首页 上一级
淳安博物馆丨草根版“金銮殿”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0-05-09 11:17:16

“金瓦金銮殿,皇上不坐殿……”时隔18年再回忆起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那首经典的片尾曲还是会不自觉哼出声来。

而在淳安县汾口镇,也有一座“金銮殿”,只不过这个更有草根的意味,它就是宋京村的民间版“小金銮殿”。

宋京村坐落在汾口镇老龙源乡辖区内,距集镇十八公里。这个有着一千余人的大村庄,十之八九的百姓为余姓。明嘉靖年间(具体时间不详),余汝南出生在宋京村午里坑。据说这余汝南天生神力,耿直憨厚,仗义助人,深得百姓敬重。余汝南早年时为小贾,隔三差五便会前往徽州等地。

一日时任兵部尚书的胡梅林回乡省亲,却正见门口一身材魁梧的大汉酣睡在他家檐下。胡梅林本着善待百姓之心并未叨扰,只径直入了府,而这酣睡之人正是长途跋涉后劳累疲乏的余汝南。待到半夜,周边土匪偷袭胡府。余汝南仅凭一把劈山柴刀奋勇抵抗,将这十余人尽数解决,自身却毫发未伤,胡尚书敬佩之余觉得此人或可成为国之栋才,便将余汝南收入麾下。

嘉靖乙卯年间(公元1555年),沿海地带倭寇再次来犯,城中百姓为避倭乱纷纷外迁,抗倭军队元气大伤,朝中更是无强将敢挥师迎敌。胡梅林向嘉靖皇帝推荐了余汝南,代领抗倭军队前往。在抗倭战场上,余汝南凭借自己过人之胆识和灵活之计谋屡次击退来犯倭寇,立下赫赫战功。嘉靖皇帝对其褒奖有加,称 “钦授千总卫,赏给帑,记录大功一次”,并封其为“八大王”,应许可满足余汝南一个要求。

离家多年的余汝南提出:“皇上的金銮殿甚是恢弘,我有生之年能入此殿便是莫大荣幸,但我家乡的百姓却无此福分,所以我想在家乡也造一座‘金銮殿’,让百姓与我一起感受皇恩浩荡。”皇帝听罢便颁旨下令,特许他在家乡宋京村仿造一座“金銮殿”。

为示君臣之分,“金銮殿”左右前后及高度皆比皇帝的金銮殿矮三尺,有门楼、前厅、正殿及钟、鼓二楼,外墙上的砖雕和屋内梁柱间的木雕很是精美,景致栩栩如生,甚是考究与奢华。“金銮殿”建成后,皇帝还亲题“恩荣”两字。一时间方圆百里的百姓都为之津津乐道,而宋京村的蔓萝余氏家族为不负殊荣,更是团结一致、多行善事,深得周边村民爱戴。

时至清末,历经百年沧桑的“金銮殿”因为年久失修而倒塌,当地官府重新修建,由于此地临近徽州,在风格上吸收了徽派建筑的精华,马头墙、小青瓦,在门罩、窗楣、梁柱等的造型上,也基本脱离了当初小金銮殿的风格,更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洽之道。

“小金銮殿”历经400余年,待到上个世纪80年代,疏于管理的“小金銮殿”已是破败不堪,1986年,由于偷挖地砖严重,“小金銮殿”满目疮痍,主殿、聚义厅终于在一个风雨之夜不堪重负倒塌。虽外型基本还在,但是当中诸多花雕、菩萨、古砖均已遗失,原来的前后三进也只剩下前厅一进,门楼犹存,石刻宛然,只留无数遗憾。

2011年,淳安县汾口镇政府与县文广新局协作对“小金銮殿”进行了一次大中修。马头墙被粉刷,一大二小三爿门上各自飞檐翘角而又互相呼应,凌空高悬的28只铜铃随风响应,给整个静谧的大殿平添了无限乐趣。钦赐的“恩荣”竖匾和“萝蔓世家”横匾被擦洗上色完毕后,墨迹犹浓,尤显苍劲。右门上“扬名”、左门上“显亲”,以及斜对角的“进士”、“文魁”等匾额充分体现了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虽然小金銮殿已经远不如它辉煌时代,但是在这样一幅山水田园画中,它的存在见证着整个宋京村的变迁。

作为汾口镇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小金銮殿”殿前还设立了保护碑文和文字记载,时刻提醒着前来观光的游客这当中的历史岁月。但由于交通不便,前往宋京小金銮殿的游客仍旧偏少,许多人是只闻其声。为此汾口镇政府已经着手准备将赤川口村与宋京村之间的山路拓宽、浇筑,缩短集镇至宋京村的路程,将小金銮殿、草龙古村赤川口村串点连线,提高旅游产品的集聚度,为游客设置一条感受古文化、体验乡村游的旅游路线。

来源:淳安发布   作者:通讯员 李淼荣 照片 洪德逊、杨奇等摄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