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多次到过瀛山书院,为了寻找那“活水”,趁“夏至”这天,我又走进了朱熹故里——郭村马凹里的瀛山书院。
从千岛湖镇出发,沿千汾线车行至姜家镇向前约1公里,右拐进郭村线,到东山下(敦头)村,透过车窗就可以远远望见矗立在瀛山山麓的“大观亭”。
来到“马凹里”,书院旁那半亩见方的池塘,柳树掩映,碧绿的荷叶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瀛山书院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初名“双桂堂”,是当时文人学士云集之所,1982年淳安县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将瀛山书院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得源亭”墙上嵌着刻有《观书有感》古碑石,池塘旁还有一口古水井静静地守候在这书院旁,传说是随寺院一起建造的,与书院相依相伴已九百余年,现在村里用上了自来泉水,这口古井就更显得宁静、虔诚和沧桑。
“马凹里”是地名,也是自然村名,村民们习惯叫“马槽里”。说到马槽里,有必要说一说朱熹百琴楼,在姜家镇有一个康塘村,距离瀛山书院30多里,旧有朱熹百琴楼,琴楼已圮,但朱熹所书“三瑞崖”匾额犹存。
在康塘村一幢古宅门口我曾见过一个石马槽,古时山里没有公路,出行全靠骑马或步行,朱熹在瀛山书院讲学三年,往返于康塘和半亩方塘之间,这“石马槽”和“马槽里”是巧合还是另有故事,这成了千古之迷。
从马凹里西北边的康庄公路出发,往里2公里就是源头村,一条从崇山峻岭里流流淌出来的源头活水,顺着山势从村中穿越而下,徽派民居与现代建筑化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溪水两岸,仿佛到了世外桃园。
在这些古民居的墙上,当年的一些标语口号如“毛主席是世界革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还清晰可见。随着新农村的建设,这些徽派古民居已不多见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行让我醒悟了活水,活水是希望是源泉,是动力,源头活则池水清。人的知识就如同这源头活水,只有让水流动起来,循环起来,我们的思想才能与时俱进,光景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