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吓煞人香”
自带花果香,百花丛中醉
品质特征
洞庭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洞庭碧螺春“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茶外形条索纤细,卷曲如螺,白毫隐翠;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汤色嫩绿明亮,味道浓郁,饮后回甘。
茶山产区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是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注意啦,洞庭山与洞庭湖并不在一个地方!
洞庭山东山与西山在太湖中隔水矗立,位于苏州西南。洞庭东、西山云雾弥漫,山间有泉,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非常利于茶树生长。碧螺春产区的著名特色是茶、果间作。茶树和满山的枇杷、桃李等果木交错种植,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工艺特点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合标准的芽叶,保证芽叶匀整一致。
炒制碧螺春要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冲泡要点
洞庭碧螺春为细嫩绿茶,可以“上投法”冲泡。
上投法,即“先水后茶”,注入80 ~85℃的水至七分满杯,然后拨入茶叶,再倾斜杯身缓缓旋转两圈,让茶和水充分融合,最后静待1、2分钟,就可以饮用了。以上投法冲泡碧螺春,是为了避免水直接冲击茶身。碧螺春多绒毫,上投法泡茶可使细小的毫毛浮于水面,让茶汤更为清澈。
历史典故
唐陆羽《茶经·八之出》中有“苏州,长洲县生润庭山”的记载。长洲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可见洞庭山碧螺春产区产茶历史悠久。洞庭山茶宋代时已被列为贡品,《苏州府志》中记载:宋时,洞庭茶常入贡,水月院僧人所制尤美,号水月茶,近时佳者,名曰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因细嫩、多毫、有花果香气等特质而著称。碧螺春产区是中国古老的茶果间作茶区,茶树和枇杷、桃、李、杏、梅等果树间作种植,茶树与果树根脉相连,使茶吸果香,碧螺春带有天然的花香果味,当地人称“吓煞人香”。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觉得“吓煞人香”茶名不雅,见茶汤色碧绿、茶卷曲如螺,就为茶命名“碧螺春”。
《太湖备考》里说碧螺春“所产无多,市者多伪”,现在,洞庭碧螺春的产量已大大提高,但正宗上等碧螺春依旧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