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推出的是“风景旧曾谙——馆藏西湖老照片影像资料集萃”展览!
有文字记录的西湖两千年,有绘画记录的西湖一千年,而有影像记录的西湖不到两百年。杭州西湖博物馆搜索在案的清末民国时期西湖老照片近万张,其中部分来自国外馆藏,可见这种新型记录媒介在当年无形中成为最佳广告,使得西湖快速风靡世界,而在今天则成为西湖昨天的真实记忆。
本次展览从四大版块全方位真实地展示西湖历史风貌:
第一版块“西湖全景图”,全面展示西湖“两堤三岛”景观格局,群山抱湖、古城傍湖,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第二版块“十景处处尽堪恋”,肇始于南宋(13世纪)的“西湖十景”,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经历了近代化过程,烙上了时代的印迹,但其基本的景观格局、基础位置、审美特征意境始终未变;
第三版块“就中难别是湖山”,西湖湖山之间分布的佳景名胜,数千年来,自然山水与人文史迹水乳交融,互相成就,使西湖成为一处不可“抛得”的精神家园;
第四版块“依稀恰是西湖路”,从时转景随、时移景迁、抚今忆昔三方面展示了西湖的湖光山色经历百年风云变化,依然惹人亲近,在留存的黑白影像中感受岁月流转中的变与不变,体会西湖至今不变的那份诗情画意。
展览第一版块——“西湖全景图”
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群山抱湖、古城傍湖,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湖中点缀着苏堤、白堤、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形成“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全湖被孤山、苏堤、白堤分割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小南湖五个水面,各湖水体通过桥洞相互沟通。山水、堤岛、桥涵、亭台、楼阁等要素互相交融,使得西湖景观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内涵隽永、韵味绵长。
20世纪10年代西湖全景南图
民国西湖全景北图
20世纪20年代西湖全景南图
20世纪20年代西湖全景北图
20世纪30年代西湖全景北图
西湖是杭州的骄傲,是杭州的根与魂。西湖的美是由自然之美与人文美的和谐交融,西湖才焕发出内涵深厚的诱人魅力。
西湖老照片对于直观的了解西湖历史风貌,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欣赏这些老照片,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怀旧,而且会使人自然而然地把西湖的“旧影”与“新貌”进行对比,从而感到时代的沧桑巨变,更加珍惜历史的遗产,更加热爱今天的生活。
展览第二版块——十景处处尽堪恋
“西湖十景”肇始于南宋(13世纪)、并持续演变至今。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这些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和山水审美的景观,承载着西湖重要的文化内涵,在备受呵护中一路走来。清末至民国时期,西湖十景经历了近代化过程,烙上了时代的印迹,但其基本的景观格局、基础位置、审美特征意境始终未变。
20世纪10年代苏堤春晓
清末民初曲院风荷
清代平湖秋月
清代断桥残雪
20世纪20年代花港观鱼
20世纪20年代柳浪闻莺
20世纪40年代三潭印月
20世纪10年代双峰插云御碑亭
清末民初雷峰夕照
民国南屏晚钟御碑亭
展览第三版块——就中难别是湖山
十景之外,西湖的湖山之间,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的佳景名胜,数千年来,自然山水与人文史迹水乳交融,互相成就,使西湖成为一处不可“抛得”的精神家园。近代,西湖与城市之间的城墙被拆除,城湖关系更加密切,西湖周边建造的富有特色的别墅和园林建筑,断续进行的景观修缮,使得西湖的景观也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清代白堤
20世纪10年代湖心亭
20世纪10年代梅丽公园
20世纪10年代竹素园
20世纪20年代文澜阁
20世纪30年代岳王庙
20世纪20年代净慈寺
20世纪30年代灵隐寺山门
20世纪40年代保俶塔
展览第四版块——依稀恰是西湖路
近代百年,倏忽如白驹过隙。西子湖边纵使风云变化,湖光山色却依然惹人亲近。而今留存的黑白影像使我们得以感受岁月流转中的变与不变,体会西湖至今不变的那份诗情画意。
历史沧桑变化,西湖边的不少景点,在岁月的流转中,景名相同,但是建筑形制、用材、规模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发生了改变。展览中选组的多组照片,是同一景点在不同年代发生改变的多张照片,直观而清晰地为观众展现了同一景点的沿革。
人与湖持续千年的互动造就了今日的西湖,近代百年只是其中的一小段。今日,西湖虽然成为了文化遗产,但她不仅活在千年的历史里,也活在当下的生活中。照片如鉴,告诉我们人类的哪些活动让湖山增辉,哪些又令之蒙尘,也能让我们在未来更好地实现与西湖良性的互动!
20世纪10年代哈同花园
20世纪20年代国立艺术院
20世纪10年代小万柳堂
20世纪20年代中山公园
20世纪20年代西泠桥
20世纪20年代新新旅馆
清末民初岳坟
清末民初秋瑾风雨亭
清波门
1917至1919年与2016年
景点不变、建筑消失
淞沪抗战纪念塔
1934年与2016年
景点不变、建筑不变
灵隐寺罗汉殿
20世纪10年代与2016年
景点不变、建筑改变
虎跑寺
1925年与2016年
景点不变、建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