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文明,传承久远。
她的历史,不仅记录在卷帙浩繁的文献资料中,也流淌在千百年来在她身边川流过的人们的点滴生活中。这些生活生产的痕迹,有许多逐渐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直到考古队员使它们再一次重见天日。
历年来,在西湖和周边陆续出土了许多物质遗存,它们正是西湖历史发展的生动见证。我们为您策划此次展览,便是希望借助西湖的考古成果,揭示西湖的历史变迁,梳理西湖的历史记忆,以丰富的实物和翔实的图文印证西湖的遗产价值,向您展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和世界遗产西湖的文脉。
考古为我们揭示了西湖与人类的过去。历史仍在延续,以史为镜,也希望西湖与人类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世代传衍,西湖作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和人间天堂可以一如既往。
“湖畔寻古——讲述西湖考古的故事”
四大版块介绍
一、文明的先声
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亚热带北缘,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丰富,参天古木随处可见,景观清新恬幽,绰约多姿,充满了生机与灵气。
这幅美不胜收的画面山环水抱,山景层次分明,舒展连绵,柔和委婉,与水面交相辉映,山水间点缀着富有中国特色的堤岛桥涵、亭台楼阁等人工作品,形成山美水秀,内涵丰富的文化景观。
考古资料表明,距今4000—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西湖周边生活栖居。考古遗迹证明,我们先民的活动区域从5000年前开始,就随着陆地的逐渐升高、海水的退却,慢慢南移。
新石器时代·石犁
良渚文化石钺
东汉·原始瓷水波纹双耳壶
二、文韬武略御寰宇
自公元9世纪以后,西湖的美被越来越多的世人赏识。历代帝王亦是慧眼识珠,对于西湖都有一份特别的钟爱。尤其是唐末五代吴越国王定都杭州,奠定了西湖东南佛国的独特风韵;南宋王朝定都临安(杭州),造就了西湖的皇家地位和繁华胜景。清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分别六次南巡,钦定“西湖十景”,将西湖再一次推向繁盛的顶峰。
综观历史,有意思的是,那些钟情西湖山水的帝王们,不论是武功卓著的钱氏,文治盖世的赵宋,抑或缔造盛世的康乾,均不乏文韬武略,亦可谓治国有方,也许正是西湖钟灵护佑的结果。
如今,那祭天的遗迹,行宫的基石,青莹的碎片,还有一座座御碑,依旧默默地向世人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五代·越窑青瓷执壶
南宋·梅瓶
南宋·青釉觚
三、东南佛国传余韵
在中国,宗教似乎与青山绿水有着天然的渊源。西湖是宗教的圣地。东晋咸和元年(326),天竺高僧慧理创建灵鹫、灵隐等五寺,揭开了杭州佛教史的第一页。五代吴越国时期,钱氏五王笃信佛教,佛教盛极一时,杭州被誉为“东南佛国”。西湖佛教文化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湖的诸多名胜古迹、神话传说以及香市等民俗风情,也大多与它有关。而那些宏伟雄壮的寺院建筑、风格独特的经幢石塔、造型生动的石窟造像,更被后世奉为文化瑰宝。
在以往考古发掘项目中,宗教类型是一大宗。“古刹越千年,东南第一山”的灵隐寺,“碧水映岚翠,宝地藏仙寰”的抱朴道院……他们与西湖的参天古木、婆娑绿阴、清浅溪涧之间既独立存在,又相辅相依,使得这一汪湖水更有灵气。
鎏金纯银阿育王塔
清“云林方丈”款青花瓷碗底
明“宣德年制”款象鼻四足云龙兽钮铜熏炉
四、万户掩映翠微间
考古资料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西湖周边繁衍生息。距今2000年左右,西湖成为真正的泻湖。此后,西湖不断淡化成淡水湖。西湖早期的水利功能直接影响到杭州的城乡用水,为百姓提供与生活休戚相关的农田灌溉、城市日用、运河补给、蓄洪防旱等用水;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合作创造的西湖景观也成为所有爱山乐水之人向往的归宿。地有湖山之美,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杭州城市物阜民丰的繁华。
几千年历代的苦心经营,杭州经济文化持续发展,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秀丽的湖山景色,使之终成蜚声海内外的文化名城。
宋·方铜镜
宋·双凤缠枝纹带柄铜镜
明·铜镜
明·“为善最乐”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