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岳庙管理处丨来孤山的亭里静坐听风吧!
发布时间:2020-05-11 16:50:11

孤山亭子特辑

NO.1 放鹤亭

放鹤亭位于孤山东北麓,与舞鹤赋刻石、林逋墓均为北宋最具代表性隐逸诗人林逋的纪念地。

始建于元代,最早为元代郡人陈子安所修建,明嘉靖年问钱塘县令王代又加以扩建。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御题“放鹤亭”牌匾,以及御书《舞鹤赋》并刻碑,立于放鹤亭内。1723年—1735年(清雍正年间)修复放鹤亭,增植梅林,形成“梅林归鹤”景点,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现在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平台宽阔,栏杆精巧。亭内的对联上写着“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为林则徐撰写、”山孤自爱人高洁、梅老惟知鹤住返”为黄文中撰写、“梅花已老亭空鹤、处士长留山不孤”为范松上撰写。“放鹤亭”匾额是由民国书法家杨学洛所书。

舞鹤赋刻石

舞鹤赋刻石位于放鹤亭亭内。

1986年4月被定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石刻造像代表之一,也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文化名人代表性史迹之一。

该刻石为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南巡杭州时,临摹明代董其昌手迹所书,为太湖石质,高2.4米,通宽2.94米,由4 块长条石组成。碑文为行草书,24行,共445字。

碑文内容为414-466年(南北朝时期)鲍照所撰《舞鹤赋》全文,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NO.2 云亭

云亭位于孤山北麓。2004年7月被定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

建造于1920年,由清末民初诗词书法金石名家许炳璈建造,为全石结构的六角亭。

许炳璈是广州高第街“许地”的岭南名士,因热爱西湖,在湖边买下一块地皮建“生圹”,并在圹边修筑这座石亭。该亭为全石结构,通透、简洁、素朴,在亭子的六根方形石柱上,四面用楷、隶、行、篆等各种字体,镌刻着一批文人的楹联。

“无怀葛天以上、美人名士之间”为许炳璈撰书;“千年老鹤三生石、万树寒梅四照亭”为崔永安撰书。

NO.3 中山纪念亭

中山纪念亭位于孤山北麓,于2004年被定为杭州市历史建筑。

该亭为1929年(民国十八年)为纪念孙中山而建。二层钢混结构,平面呈圆形,直径3.8米。采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下为六组仿爱奥尼式双柱,六个三角形檐冠;上面系六柱收进较多的小圆亭,具有显明的时代特色和特殊的纪念意义。

NO.4&5 南洋华侨赈灾纪念亭(文亭、武亭)

南洋华侨赈灾纪念亭(左图为武亭,右图为文亭)位于孤山南麓、中山公园内。

此亭为20世纪30年代为纪念南洋华侨资款救济浙江水灾而建的两座石制纪念亭,东为“文亭”,是三重檐六角石亭,置于三级台基上,三边设矮栏门,另三边则为坐栏,中有圆石桌,六面塔形亭顶。1988年8月8日强台风袭击杭城,文亭被东侧大树倒下压塌,日本静冈县中日友好协会得知西湖风灾,特捐资抗灾,以表达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1991年4月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用此捐款按原样重建此亭。西为“武亭”,是原物,为宝塔顶式方亭,四面皆有石壁斗门。亭亦在三级台基上,斗门下有七级磴步接通园路,亭中置圆石桌一,石鼓凳四。

NO.6 西湖天下景亭

西湖天下景位于清行宫,绿云径下方。

始建于南宋,取苏轼诗句“西湖天下景”为亭名。亭为单檐歇山顶四角方亭,四犄角有坐栏,中置石桌一、石鼓凳四,前临水池,背倚嚵岩,藤萝苍翠,幽雅宜人。南宋时此处为御苑一角,清代又为行宫御花园之后苑。隔墙之南为文澜阁。柱子上的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为黄文中题,任政书。此联巧用叠字,顺涌倒读均成联。

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天国战乱中,孤山行宫建筑化为灰烬,而西湖天下景这一处角落却保留下来,成为惟一幸存的御花园。

NO.7 万菊亭

万菊亭位于西湖天下景亭的西侧,与其上下相望,互为对景。

该亭始建于民国初期,是为纪念在杭州举办第一届菊展的张又莱而建。为歇山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方亭。

张又莱是一位退役的民国海军中将,曾留学日本,非常喜爱菊花。1928年秋天,他在居所附近的钱王祠举办了杭州市第一届菊展,展出品种达1100多种。1933年张又莱去世后,弟弟张衡(民国时期杭州的议长)将哥哥保存的菊花品种及其照片等有关资料都捐赠给了杭州市政府。从此菊花栽种开始在杭州普及。

杭州市政府为纪念张氏兄弟的热心壮举及对杭州菊花史的贡献,在孤山建“万菊亭”,并在亭旁立碑记载这段历史。原碑已经损毁,现为2007年7月重立。

NO.8 团结亭

团结亭位于孤山山脊。

该亭建于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辟建中山公园时所建。

小编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亭子哟,不晓得大家发现没有,亭子都是由“圆”元素构成的哟~

NO.9 四照亭

四照亭位于孤山之巅。

该亭建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为浙江都督李卫始建。为攒尖顶琉璃瓦方形敞亭,四边有女墙栏,清世宗雍正皇帝御题“云峰四照”四字,颁赐为额。乾隆皇帝南巡时,御题其为“行宫八景”之一。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时,敌伪当局曾易亭名为“双照”。1956年因飓风毁亭,当年以原样重建,现亭石制须弥座台基仍为清代遗物。

NO.10 范公亭

范公亭座落在敬一书院东南面,为四角歇山方亭,建筑面积12平方米、高3.15米,是杭州第一个纪念范仲淹的景点。

范仲淹(989——1052),为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传颂至今的不朽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50年,范仲淹在杭州任知府仅一年半,但是在杭期间,他勤政爱民,治理灾荒,扶危济困,发展生产,得到了百姓的景仰和爱戴。2005年的西湖综保工程中,为纪念这位对杭州有重要贡献的人物,在此建亭。

NO.11 净因亭

净因亭位于孤山东麓半山坡。

林净因,浙江宁波人,林和靖的后裔。1350年去日本,将中国做馒头的的技术传到日本,成为日本馒头和点心始祖,因其品质上乘,深得日本天皇及宫廷贵人的喜爱,得天皇御书“日本馒头第一所”。1994年,林净因第三十四代后裔川岛英子,为了追念祖辈对日本文化用出的贡献,选择在孤山建净因亭。

NO.11.5 六一泉亭

六一泉位于孤山南麓。

六一泉亭是一个半壁亭,亭内有六一泉泉眼,泉池约二平方米 。元初,泉上石亭铭文被毁,20世纪60年代重新疏浚泉眼,并复建亭。

1071年(宋熙宁四年)苏东坡通判杭州时,经欧阳修推荐,在孤山认识了惠勤,两人品茗论文,结为诗友。1089年(元祐四年)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任职,再访孤山时,欧阳修、慧勤相继谢世。只见到惠勤的弟子二仲,堂下流着新发现的一泓清泉,二仲请苏东坡给泉水命名,苏东坡本着惠勤当年的遗意,为纪念欧阳修,取其号,名此泉为“六一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一生在许多地方做过官,却没有来过杭州,晚年自号“六一居士”。

除了以上亭子外,孤山西泠印社、文澜阁内还有不少有趣的、适合静坐避暑的亭子哟~

没雨的梅雨季里,就来孤山走一走亭子吧!

来源:杭州岳庙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