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富阳博物馆丨探寻·富阳泗洲造纸作坊遗址
发布时间:2020-05-12 15:16:34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

富阳素有“造纸之乡”的美誉,有着悠久灿烂的手工造纸历史,相传后汉明帝时,富阳就出产纸张,两晋时期,手工造纸已经初具规模。至宋代,富阳手工造纸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富阳竹纸已名扬天下,成为朝廷和科举的上品用纸,当时更是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而说起富阳纸,就不得不提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它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造纸作坊遗址。2013年3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富阳唯一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

1.考古发现

泗洲遗址如何被发现?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位于富阳北部天目山余脉的凤凰山北麓,地处凤凰山至白洋溪之间的台地上,地势南高北低,地面平整开阔,属于低山丘陵区。2008年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富阳市文物馆在320国道受降至场口段环线外移工程沿线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银湖街道泗洲村发现了该遗址。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和2014年8月至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富阳市文物馆组成联合工作队先后两次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总发掘面积3千余平方米。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全景

2.出土文物

泗洲遗址有哪些出土文物?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规模巨大,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25米,占地达1.6万平方米,已出土文物标本近3万件。其中,出土的方砖上有“大中祥符二年九月二日记”铭文。这种在作坊中刻字记事的做法十分罕见,它清楚地表明该造纸作坊最迟在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即公元1009年)就已存在,距今1000多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造纸作坊遗址,比此前发现的江西高安明代造纸作坊遗迹至少早359年。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铭文砖

(大中祥符二年九月二日记)

一般的手工作坊出土的文物都比较简陋粗糙,但泗洲造纸作坊遗址不一样。出土文物有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瓷,有仿定窑的镶扣白瓷碗,古时用来斗茶的黑釉盏,还有墨书书写的“库司”。此外,从纸浆遗存来看,原料细腻,表明这是用来造高档纸的,而且遗址面积较大,种种迹象表明该造纸作坊遗址与官府有关,可能是专供官府或皇家用纸的专门造纸作坊。

泗洲遗址·白瓷碗

司库铭文碗底

3.古法造纸

古法造纸工序如何?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包括造纸作坊区和生活区,整个作坊区以一条东西向的水渠为界,水渠以北主要为晒场,以南则集中了造纸工艺的主要流程,有浸泡原料的腌塘、蒸煮原料的皮镬、漂洗池、抄纸房和焙纸房等,整个造纸工艺流程保存相对完整,基本上反映了从沤料到制浆、抄纸的造纸工艺流程,可以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等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为研究宋代中国南方先进的造纸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天工开物

记载以竹造纸五大工序

第一步

斩竹漂塘

斩取嫩竹放入池塘,泡百日以上,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

第二步

煮楻足火

将所得之竹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同蒸煮八天八夜。

第三步

荡料入帘

打烂竹料倒进水槽,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薄层附于竹帘上面,余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

第四步

覆帘压纸

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张张湿纸叠积千余张,上加木板重压挤水。

第五步

透火焙干

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待土砖温度升高,逐张贴上湿纸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皮镬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盛放纸浆的陶缸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漂洗池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火墙

近年来,富阳区文广旅体局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对遗址开展大量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目前,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编制完成并报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已启动实施。在不远的将来,富阳市民除了在富春江南岸山区体验竹纸生产的传统工艺,还可以到泗洲造纸作坊遗址体验古代富阳传统造纸的整个工艺流程。同时,将积极推进泗洲造纸遗址的保护和建设,打造泗洲造纸文化公园和相关旅游配套项目,助推富阳造纸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富阳博物馆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