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富阳博物馆丨博·游·博·游·“家在富春江上——讲文物故事 · 促文旅融合”②:走进灵桥永丰俞氏宗祠
发布时间:2020-05-12 16:58:50

富阳博物馆特别推出“家在富春江上——讲文物故事·促文旅融合”栏目,讲述富春大地上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风土人情、逸闻轶事…以文旅融合更好地促进文物保护与利用、文化传承与交流。希望“家在富春江上——讲文物故事·促文旅融合”让我们留住更多记忆,更深入了解富阳!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家在富春江上——讲文物故事·促文旅融合”第2篇:灵桥永丰俞氏宗祠

富阳区灵桥镇俞氏宗祠,已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点名录。其位置坐落于杭州市富阳区灵桥镇永丰村,一个叫俞家爿(pán)的自然村村东安墩上。此处地势较高,四周有几塘池水,树木青翠,风景幽胜,是一个风水不错的地方。

宗祠又名敦睦堂,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建构呈“回”字形。分前厅、正厅两部分主体,两厅之间为天井,东、西两边各是厢廊,天井由鹅卵石砌铺。现开有两门,朝南是正门,青石门框,朱红大门。门前开阔敞亮,刻有“俞氏宗祠”的青石额镶嵌于正门上方,未遇到重要的事,正门很少打开。平时族人进出,均走朝西的偏门。

祠堂分两度建成,主厅始建于距今180多年前的清代道光年间,主要建筑材料和内部设施均从富阳湖南山(今富阳汽车西站附近)原宗祠拆除后搬入。前厅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建造完成。整个宗祠前、主厅均为三开间,主厅立有祖宗画像及牌位,设有四足鼎香炉及烛台,供族人祭祀祖先。四个柱子上刻有对联两副,明间上方挂“敦睦堂”匾额。

左右各挂有“文魁”“藩司”两匾。前厅及厢房无多少摆设,主要作族人红白喜事、过节和族人集议时之用。农历二月十五,是俞氏族人的节头,这时春暖风和,万物复苏,乃百花之生日,族人必定在祠堂正门前宽阔的道地上搭好戏台,请来戏班子唱上几日大戏。祠堂的前厅及厢房,自然要摆上十多席酒宴,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以示庆贺,也祈祷风调雨顺,人和年丰。

居住在俞家爿村的,基本上为俞姓族人,所占比例一直以来均在90%以上。据《俞氏家谱》记载,俞氏先人得一公,字大成,号紫山,首先徒居富阳湖南山麓,至明万历二年(1574),部分得一公后人,再迁居富春江南岸罗桥(今灵桥镇)俞家爿。为何要迁居江南,这在俞氏族人中还有一段有趣的轶闻。

逸闻轶事

传说,有一日,居住在富阳湖南山的俞氏族人,发现村中的一口水井内,水面上显现出一棵松树,松树杈上挂着一只草鞋,当人们扔下水桶吊水时图影就不见了。一会儿,待井水平静后探头再看,同样的一幕又会出现,如此反复,村人觉得奇怪。于是,村中开始流传,说这是仙人指点,暗示松树挂鞋之处,是俞姓族人的吉祥福运之地,可让族人寻迹移居。对此种传闻,族人深信不疑。族长便差数位身体壮实的俞姓村民,分头去各方找寻,看能否找到井中显现树挂草鞋的吉祥之处。

其中一人渡江南下,当他来到罗桥西边六、七里处,居然真的看见了一株大松树,走近树下仔细再看,又真真切切地看到一只草鞋挂在这松树的枝杈上。这位俞姓族人惊喜万分,便急急忙忙赶回湖南山,向族长禀报。族长听闻,更觉惊诧不异,也有点半信半疑。遂亲自领村中数人,跟着先前这位目睹者,风风火火地赶到罗桥,亲眼验证了这松树挂草鞋的奇特景象,竟与湖南山水井中的形象一模一样。于是,族长等人细细察看了周围的地形景貌,觉得这个地方山近水清,地肥草壮,确实是块难得的宝地。族长觉得天意难违,当场决定尽快择日迁居,以不负天意。

不久,一脉俞姓分支陆续徒居到了罗桥,开荒恳地,卜居建屋,安家落户,生儿育女。罗桥随之多了一个名叫俞家爿的小小村坊。

俞氏宗祠名为敦睦堂,寓敦厚和睦之意,为老老实实做人,和和气气相处。“辨上下、孝父母、谨夫妻、和昆弟、信朋友、重师儒……”这是俞氏家训,共有15款,宗祠里和家谱中均有记述,也是历代俞氏族人一直延续遵守的家风。意思就是说,要精忠爱国,安守本分;要孝敬父母,夫妻相敬,和睦兄亲,诚信友人;须尊师重文,耕读传家等。俞家爿村的俞姓人家这样说,也这样去做,一向以严谨扎实的家风著称,人人身体力行,传承着这祖先的家风。其中,尤以孝敬长辈及重教重文,做得最为突出。

小小的俞家爿村,只有200来户的俞姓人家。据初略统计,近数十年来,光做教师的就有十多人,其中还出了四位校长,耕读传家名符其实。而家人相亲,邻里和睦,孝道盛行,更是灵桥一方的典范。当然,这一切肯定离不开宗氏祠堂的向心作用,以及敦厚扎实的家风传承。

来源:富阳博物馆   作者:朱剑星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