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拱墅区住建局丨运河历史·杭州运河历史建筑(拾壹)·张大仙庙
发布时间:2020-05-12 20:41:47

杭州运河历史建筑是一方水土情感的化身,是一方水土人文的创造,是一方水土生活的积淀,是一方水土历史的纪念……

2010年国庆,桥西直街北段,张大仙庙重新开张;2011年国庆,杭州道教文化展示周开幕,张大仙庙热闹非凡。

张大仙何方人士

单层三开间的张大仙庙,仅一进大殿、两进院落、三间厢房而已。地方不大却香火兴旺,尤其是每年七月十八的张大仙庙会,更是拱宸桥一带最热闹的民俗活动。

据说那张大仙是清末人士,名字叫做张胜贵,湖北人。他原来是个道人,会符篆念咒之术,医术也颇为高明。他还会看风水,光绪年间(1875-1908)云游到杭州,当时拱宸桥一带还有不好农田荒地,还有坟包包。

他东南西北仔细地看了一遍,看上了当地好风水,预料到日后这块地方会兴旺发达,就决定在桥边搭个草棚住了下来。他常对人说:这块地逢马而兴,遇羊而盛。中日甲午战后,拱宸桥辟为商埠,条约是在马关订立的,开埠是在乙末年(1895),正好是羊年,真是神了。

关于张大仙的传说

张胜贵是个热心人,常替人排忧解难,治疗疑难杂症,名声慢慢大起来。民国年间,盖叫天在拱宸桥天仙戏院唱戏,天天登台,唱念做打,武戏演得十分精彩,成了杭州名角。没料到,有一天演戏摔倒骨折,要好几个月才能上台。他着急了,去找张大仙看病。张大仙很快就把盖叫天给治好了,一点没后遗症,不影响他在台上打打杀杀。

清代陆士谔(1877—1944)写的小说《十尾鱼》第十回《张胜贵妙术起沉疴,郑紫阳微言箴恶俗》就记载了张大仙的事迹。民间传说张大仙人的绰号叫痴道人,活在世间时,拿手好戏是替人家治病。

他治病不像一般郎中要切脉开方,而是听病人讲述毛病症状,然后就信手找点东西拿给病人吃。这个东西也不是贵重药品,而是清水、香灰、青草、树枝、树叶这些一点不起眼的东西。不过病人拿回去吃了,毛病就会好起来。

据说他看病是很灵光的,手到病除,治好不少人。名气一大,求他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他没有什么诊所,也从不出诊看病。病人治好到他住的拱宸桥边的草棚子里来看病。

后来他发愿要修拱宸桥,募集了两三千块钱,雇佣匠人,动起工修建。哪知这座桥工程浩大,才建了两座桥脚,钱已用完了。张大仙无法可施。

张大仙庙的由来

1897年的一天,为了救一只落在水里的老鹰,张大仙不慎从拱宸桥上掉了下去,结果老鹰得救了,他却淹死了。他死后,大家把他的实体装在缸里,埋葬在桥堍下,人称仙人墓,而那只被救的老鹰不肯飞走,经常盘旋在仙人墓上。

如此种种,当地老百姓就传说他是成仙了。此后烧香求他保佑的人越来越多,据入灵验的事也不少。每年七月十八日,这一天是张大仙的生日。张大仙生前造福一方,施舍医药,方圆数百里附近村庄百姓上门求医,他一一热情接待,治愈病人无数,死后百姓怀念他、敬重他,就在他的墓上建屋盖庙,称为张大仙庙,香火鼎盛,信众无数,据说有求必应。

七月十八大仙生辰,百姓为张大仙举行纪念活动,一时盛况空前,观者如云;大仙庙亦香火旺盛,信士如云。

后记:张大仙庙在原杭州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崇达道长及诸道众的努力下,影响日渐扩大,为继承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和张大仙慈悲救人的精神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