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拱墅区住建局丨运河历史·杭州运河历史建筑(拾柒)·方增昌酱园
发布时间:2020-05-12 21:05:18

杭州历史建筑是一方水土情感的化身,是一方水土人文的创造,是一方水土生活的积淀,是一方水土历史的纪念……

杭州的酱业,至清代中叶,始有前店后坊的官酱园,专事酿造将有及将制品,并自营销售。由于用水和运输便利的原因,京杭大运河边的酱园既多且大,如小河直街的方增昌酱园、卖鱼桥的正兴复官酱园、大关桥的同福泰官酱园和夹城巷的广义官酱园等。

旧时酱园遍布全市

官酱园并非是由官府开办的酱园,之所以冠以“官”字,是因其生产所需的食盐,皆为缴纳过作为官税的官盐。官酱园的产品主要批发给一些小酱园,也叫“乾干酱园”。

至20世纪30年代初,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浙江酱园,有单独制酱者……有兼营酿酒事业者……酱园家数之多,首推杭县与杭州市,计有322家。”而加上遍布全市的酱酒零售店家亦称“酱园”者,共达889家之多。

由此可见,酱园与杭州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为此,杭州于1921年还成立了酱园行业同业公会,会址设在茅廊巷4号,以供“酱董”们磋商接洽酱业事宜之用。

小河酱园业十分发达

京杭运河边小河地区的酱园业也十分发达,除了著名的方增昌酱园、衡泰酱园等官酱园外,更多的是“夫妻店”和“长生店”。眼下,小河的大小酱园只剩下这家方增昌酱园了。

前店后坊的方增昌酱园白墙黛瓦,山墙出脊;石库大门,面河临街,整个酱园前后进深达四五十米,有四家专用码头,有生产基地,甚至有自己的水源——酱园荡。荡水很清,紧邻酱园,用以做酱酿酒。

旧日,酱园白墙上“方增昌”三个黑子和大大的一个“酱”字,十分醒目,老远就能一眼看见,引得过往行人进出交易。这爿官酱园除销售主打酱品外,同时还兼营其他酱酒产品。

柜台前摆几张八仙桌,权当简易酒座,提供几碟时令酱菜,用串筒温上老酒,供小河一带的脚夫、农夫、车夫和周围居民歇脚小酌,倒也有几分入乡随俗的自然亲和,生意尚能维持。

后记

前些年,在小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程中,复原修缮了这幢占地亩余、建筑面积数百平方米的墙门大酱园建筑。一扇石库门,两进大院落,二层三开间门面,前店后坊,酱缸满院,围成了一个昔日酱园的实物典型,为小河直街、为杭州古城留下了一段千年酱作的直观历史。

来源: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