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拱墅区住建局丨运河的桥(壹)·运河古桥之“江桥暮雨”江涨桥
发布时间:2020-05-12 21:15:57

京杭运河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桥梁不少,这些古桥,有的已经不存,有的虽然还在延用原名,却已是近现代的产物。

江涨桥位于拱墅区卖鱼桥东北,东通霞湾巷,西出湖墅路,通大兜路,跨京杭运河。据嘉靖《仁和县志》记载:“在归锦桥北,元末开河,构木而渡。宣德间,鲁党徽改建石桥,按武林门外,古亦海水所及,故一则曰江涨雾,再则曰江涨桥。”宋时桥西有江涨税务司,即以桥名。

相传古时,江海潮涨至此,所以有了这个名字。原桥结构、型式无记载,桥也在元末已毁。明宣德年间(1426-1435)重建的桥,为三孔石拱桥,中孔为净跨14米,两边孔各净跨9米。桥长58米,宽4米,石砌台墩,半圆石拱桥。桥面设石阶,外型相当宏伟,河面开阔,入夜蟹火渔灯,如天上繁星,辉映两岸。民国时期改为混凝土桥面,两侧悬挑加宽,桥面宽为6.2米,桥坡较陡。此桥于1995年拆除,在北面新建江涨桥,长95米,宽30米,三孔梁式桥,是京杭运河拱墅段治理工程的配套项目,为钢混拱桥,是卖鱼桥一带一道亮丽的景观。

江涨桥自古热闹,南宋时就有“江涨东市”“江涨西市”之称。风雨中,江涨桥两岸芦苇摇曳。水面上,渔歌唱宛如天籁。当年苏东坡离开杭州后,有杭州人送他杭州特产茶叶,不禁让他感慨万千,写下“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的诗句。可以说,这座桥也算是杭州的象征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江涨桥畔亦有送客诗一首:“偶驾鸡西送客行,迢迢千里出关城。谁知小市萧条处,胜有丰年笑语声。”

江涨桥下游,就进入了十里银湖墅的区域。而江涨自身,也有一道风景,叫“江涨暮兩”。《湖墅小志》记载:“涨桥与华光桥作八字式,河面极为开阔,有时暮雨萧萧,颇有诗意,而入夜蟹火渔灯如点点繁星,‘江桥渔火辉映岸上,更是别有情趣。”这就是所谓“江桥暮雨”(一说“江桥渔火”)。

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无数诗篇吟之,颂之。魏标的一首《七绝》,正是对“江桥暮雨”的生动写照:“武林北郭古通潮,暮雨空潆江涨桥。两岸蒹葭渔唱晚,湖州小市旧萧条。”另一首出自聂大年的词,也描绘了类似的意境:“—叶渔舟吞暮景,夜来江涨平桥,蒹葭两岸响萧萧,水村烟郭外,隐隐见归樵。鸿雁欲归愁翅湿,谁怜万星云霄?空漾山色望中遥,钟声何处寺?白鸟没林腰。”现在的华光桥与江涨桥中间被林立的建筑所挡,不能再遥遥相望。但江涨桥边却有着迎圣驾、香积寺白塔(仿)、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信义坊步行街等去处,人来人往,依然热闹。

2006年2月21日,这座桥开始封桥。这座桥的主要修整目的,除了校正江涨桥的桥墩,用厚钢板提高承载力,贯通桥下游步道,增加夜景,恢复应有的交通功能外,还要加入其景观功能,桥的栏杆、人行道板凳将以石头替换,突出历史韵味,将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有千年历史的古运河交融在一起。这也是其他运河桥梁要达到的目的,让运河上的桥梁能够体现这一带的文化背景,使桥梁在交通价值外富含更多的内容。

来源: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