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市井荟老习俗
编者语:老底子的杭州人,在这个城市里生活除了辛勤的劳作,也有不少习俗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1.剪花纸
剪纸,杭州人叫“剪花纸儿”,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来自民间草根,很有地域文化气息。老底子杭州城里的老百姓也有此习俗,每逢过年过节都喜欢把喜鹊报春、竹报平安、鲤鱼跳龙门等图案贴在窗门玻璃上和门板上,很好看。“文化大革命”时,剪花纸儿也因被视为小资产阶级行为而消失,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才突然发现这些民间艺术是我们民族的根
2.烧香
每年的清明节前,杭嘉湖一代好像约定好一样,一大堆一大堆非常虔诚的烧香客来杭州三天竺、灵隐、净慈等寺庙烧香,顺便带回杭州特产天竺筷、西湖绸伞、张小泉剪刀、西湖小花篮和王星记扇子等,这已经成为杭州运河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3.做清明团子
每年的清明节,杭州人都有一个无须言明的俗定,这一天要吃清明团子,因为那是对自己祖先的敬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老底子杭州人家自己做清明团子,家门口种一大盆艾叶,每到清明节前一天,亲自动手采摘艾叶嫩头做成清明团子,第二天供在亲人坟上,以表相思之情
4.请半山泥猫
半山泥猫,道道地地的拱墅运河特产,出产于半山娘娘庙。北宋末年,赵家王朝灭亡,南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赶,从北面一路逃到杭州半山。就在他无路可逃时,遇见一位倪姓养蚕村姑,便向她求救。村姑让他向东逃,自己向后面的追兵撒沙,弄得金兵分不清方向。金兵追不到赵构,一怒之下将村姑杀了。宋高宗为纪念村姑,特地造了一座庙。当地蚕农感念她平时经常帮助他人养蚕种桑,尤其她养的猫很有灵性,每年农历五月初一的半山娘娘诞辰日都来半山娘娘庙烧香,并请一只泥猫回去,祈求来年平安、丰收
5.腌大白菜
老底子杭州每年冬至开始,家家户户要腌大白菜。老话有,属鸡的人腌出来的菜鲜。冬腌菜和冬笋一起炒,就是一到道地地道道的杭帮菜,叫“冬白二青”,又叫“二冬”,是杭州一般人家过年必上的一道菜
文字源于:吴理人《运河南端市井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