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贯穿于中国东部,是解决中国南北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平衡的重要措施,沟通了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Chapter 01
悠久的历史
中国大运河遗产主要包括南北运河、京杭运河和浙东运河三个部分,遗产河段总长1011千米。
中国大运河的主体工程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各诸侯国处于战争和运输的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邗沟的开凿,它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成为中国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2.隋朝时期
(公元7世纪初)
在帝国政府同意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下,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并重修江南运河、疏通浙东航道……形成了以国度庐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宁波的大运河体系,完成了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次全线贯通。
3.元朝时期
(公元13世纪后期)
由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关中地区迁移到北京,皇帝忽必烈组织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从而将大运河改造为直接沟通北京与江南地区的内陆运输水道,形成了中国大运河的第二次南北大沟通。
Chapter 02
智慧的光芒
与之前给大家介绍的各条著名运河一样,中国大运河在开凿与维护的时候也历经各种难题。
为了保证运河的通畅,大运河的开凿与维护,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水利经验。
1.大运河心脏
戴村坝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境内,初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通过分级设坝,抬高大汶河河水水位,分流部分河水经小文和向南旺分水枢纽供水济运。
2.水上立交
淮安水上立交竣工于2003年,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南郊,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各自独流的水上立交工程。
3.升船闸
长安闸建于1068年,位于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具有完善的工程设施,达到了引潮行运、蓄积潮水、水量循环利用等多重目的,是世界水利史上现存年代最早的复闸实例,也是这一时期中国水利技术领先世界标志性工程。
4.含嘉仓遗址
含嘉仓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建于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阳城皇城之内的皇家粮仓。其中1972年考古发掘清理的第160号窖,直径11.1米,窖内还存留有大半窖碳化谷物。按这些出土的谷物的量推算,160号窖藏就约有250吨,整个粮仓共有粮窖400座以上。
Chapter 03
独特的景致
运河不但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形成新的文化气象。当运河传穿城而过,给沿线的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风情,小桥流水、河边人家,每个人记忆深处都有这样一个关于运河的印象……
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
众多的城市因为运河的流经,沉淀出既相互交融又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质,他们共同构成了一条璀璨的运河文化带,闪耀在中国东部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