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建德市文广旅体局丨钱塘慕课·杭州建德考古故事⑮·梅城西山岭墓群
发布时间:2020-05-13 14:38:19

梅城镇西山岭

为配合杭州市“拥江发展”“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建德市梅城镇一期建设,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建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于2019年2-3月份对建德市梅城镇西入城口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在西山岭南坡发现古代墓葬15座。

因15座古墓葬均分布于西山岭南坡,我们将之命名为建德西山岭墓群,编号2019JXS,15座墓葬编号分别为M1—M15。15座古墓葬中,出土随葬品的有M3—M5、M11和M15。

M3、M4古墓及出土随葬品

其中M3为青砖砌筑的长方形单室墓,头顶后侧平放黑釉瓷罐1件。M4亦是青砖砌筑的长方形单室墓,头顶后侧平放青釉瓷罐1件。这两座墓葬的形制及随葬品均为杭州地区明清墓葬所常见,年代为明清时期。

M5和M11均为砖、石垒砌的长方形墓葬,其中M5共出土随葬品9件,包括铜钱币(其中1件可辨为“光绪元宝”)、烟斗各2件,青花瓷罐、筒、壶、玻璃盏、酱釉瓷壶各1件;M11出土“光绪元宝”铜钱、银钗、石碑座各1件。两墓出土的随葬品均为明清时期所常见,且均有“光绪元宝”铜钱。光绪是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而“光绪元宝”铜钱发行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20世纪30年代以后,铜钱逐渐被镍币所取代。可见,M5和M11的年代为清末民国时期,1900年至1940年间。

M15为一座长方形砖、石砌筑的单室墓,出土圆饼形玻璃器1件,铜钱2件,其中1件铜钱可辨为“乾隆通宝”。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乾隆通宝”铸造于1736年至1795年间,是清乾隆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铜钱来看,M15为一座清代墓,且不早于乾隆时期。

M5古墓及出土随葬品

M1、M2、M6—M10、M12—M14等10座古墓葬均为青砖、砾石垒砌的长方形单室墓,部分墓室前部有砾石垒砌的护栏或平台。这种墓葬形制在杭州地区明清时期较为常见,也与已知的M3—M5、M11和M15较为一致,可见,它们的年代应为明清时期。

西山岭墓群的古墓葬规模普遍较小,墓葬的砌法也比较简单,用青砖平砌或侧砌,或用砾石垒砌,有的甚至是用残砖砌成。砖、石间均未发现有粘合剂,牢固性较差。

西山岭墓群出土的随葬品较少,15座古墓葬,仅出土随葬品17件,包括黑釉瓷罐、酱釉瓷壶、青釉瓷罐、铜钱、烟斗、青花瓷罐、壶、玻璃盏、石碑座等。随葬器物制作并不是特别精致,均为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用器,规格不高。

西入城口改造中

从这些古墓葬的规模大小、砌法、随葬器物等情况来看,西山岭南坡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一处平民墓葬区。

历年来的考古研究,已将明清时期严州古城的城墙、城门、道路、水系和府衙、县衙、孔庙、总兵府、校场等重要建置的分布情况基本摸清,但对当地古墓葬的研究却一直缺失。西山岭墓群的发掘,明确了明清时期严州古城一处平民墓葬区的分布位置,弥补了当地古墓葬研究的空白,为研究当时人们的丧葬习俗、生活状况和全面、深入发掘明清时期严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西入城口改造后

来源:杭州学习平台   作者:杭州市建德市文广旅体局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