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建德市文广旅体局丨钱塘慕课·杭州建德考古故事⑭ · 梅城西水门及其两侧西城墙遗址考古勘探
发布时间:2020-05-13 14:44:00

西水门遗址发掘前

2019年3月至6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建德市梅城镇西水门及其两侧西城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保存较好的西水门及其两侧的西城墙遗存,并在城墙外发现了古代的道路遗存。

此次发掘所揭露的西水门遗存保存较好,入口、涵洞和出口的结构清晰,砌筑规整,数百年间屹立不倒,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的发现,对研究古代严州建筑史、军事史和水利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发掘场景

西水门遗址位于建德市梅城镇城区西南部,东接蔡家塘,西通梅城西湖,南距三星街约60米。根据土质、土色特征,并结合出土遗物,西水门及其两侧西城墙遗址的地层堆积从上至下可分为7层。

西水门为规整石条砌筑的拱涵形式,基本呈东西向,由涵洞入口、洞身和出口组成。西水门内连玉带河,东通东湖,外接严州西湖,出新安江,是梅城历史上重要的安全防护、泄洪排涝设施。

西水门及其两侧西城墙遗址俯视

遗址内共发现城墙遗迹3处,编号分别为Q1、Q2、Q3。

文献记载,唐代中和四年间(884年),陈晟曾筑城,周回十九里。宋宣和三年(1121年)平方腊后,知州周格重筑,缩为十二里二步。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曹国公李文忠再筑严州城。此后虽有维修,但明初时的大体格局一直延续至民国前。与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结合来看,城墙Q1的主体和西水门遗存应为明洪武二十年李文忠所筑,而Q2则可确定为宋宣和三年周格所筑;宋代周格所筑城墙被压于明代李文忠所筑城墙底部,且被包裹于后者内部。

城墙遗址Q1

在西城墙外还发现有道路遗存,根据上、下叠压关系,可分早、晚两条,编号分别为L1、L2。建德梅城西水门及其两侧西城墙遗址出土遗物较少,仅发现部分砖雕、青、黑、白、青花瓷残片和零星的香糕砖,器形主要是碗、盏、罐等。

严州府是唐宋以来江南重要的州府之一。作为至今仍保留有丰富古代遗存的府城遗址,梅城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州府规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历史文脉可寻、文化遗存丰富的一座千年古府,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道路遗存L1

为保护好严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早在2014年5月,建德市就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严州古城做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工作,已基本了解了明清时期古城的大致格局,并对宋代严州城墙的分布走向有了初步的认识。

此次,建德市又对明清时期的西城墙遗存(Q1)进行了考古发掘,进一步摸清了严州古城墙的分布走向与砌法,印证了古文献关于严州城记载的准确性和考古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为严州古城的下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此次发现的宋代文化堆积和明清时期城墙底部包裹的宋代城墙遗存,更是以实物的形式展示着宋代严州筑城的历史,为“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提供了有力的“千年”支撑!

来源:杭州学习平台   作者:杭州市建德市文广旅体局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