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府遗址考古现场
2019年4月至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建德市梅城镇总兵府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梅城总兵府遗址位于建德市梅城镇总府街123号。遗址平面近长方形,东西长75米,南北宽约60米,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
严州(建德梅城)背山面水,踞浙江上游的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交汇处,为金、衢、婺、歙要冲之地,历为兵家所重。
唐以来为睦州军,置防御使。
军事要冲(严州不守,临安必危)
宋建隆元年(960年),太宗赵光义以亲王领防御使;政和八年(1118年),诏升为建德军节度;宣和三年(1121年)平方腊后,改曰遂安军,十二月,康王赵构领遂安庆源等军节度使;宝祐五年(1257年)十一月,诏以皇子赵禥为镇南遂安军节度使。
元代置建德路,至元(1264—1294)初罢防御使,以万户府总管统之。
明初改建德路为严州府。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信国公汤和设严州守御千户,隶浙江都司;同年,千户鲁雄建立公署,即严州守御千户所,在府治东南善政坊内。后多次损毁,多次修建。宣德七年(1432年),千户田兴、操斌修。景泰四年(1453年)以后,指挥邢忠、千户赵瑛、汤诚、武英、赵鹤龄相继修,岁久倾圮。至隆庆五年(1571年),把总汤之盘、方策、千户赵一元、武安夏、李朝亨等复修葺之。
清顺治三年(1646年),设总兵官;五年,改设副总兵官;七年,知府钱广居、建德县知县郑应皋买民地改建公署,即总兵府。其位置在亲仁坊壘石巷,即原守御千户所区域。后副总兵改称副将或协镇,公署亦改称为严协总府署。康熙三年(1664年),协镇鲍虎捐构隙地,增建旁厅、箭道;二十一年,大水,头门圮,协镇洪起元重建。雍正十三年(1735年),衢州协改镇,以严州城守营改隶衢州。光绪年间(1875—1908年),称严协总府署为协镇署、严协副将署(简称严协署)。宣统元年(1909年),设建德巡警总局。
民国元年(1912年)改巡警为员警。建德县员警所,在“儡石巷东即清严协署”。
新中国成立后,此处先后为派出所、消防队驻地。
梅城总兵府遗址埋藏较浅,地层也比较简单,发掘揭露部分可分为3层。第一层出土有青花瓷片和近现代砖、瓦、瓷器残片,为近现代堆积层;第二层出土遗物以清末民国时期的青花瓷为主,年代应为清末民国时期;第三层出土了较多的明清时期青花瓷片,未见晚期遗物,其年代应为明清时期。
此遗址共发现遗迹现象52处,其中包括房址11处,道路3处,水池13处,水井1处,排水沟8处,缸10处,灰坑6处。从开口层位、出土遗物及遗迹之间的叠压、打破关系来看,遗迹现象的年代主要可分为两期:明清时期和清末民国时期。这些遗迹埋藏较浅,均不同程度遭到了破坏。
总兵府遗址共出土陶、瓷、铜等质地的遗物1000多件,其中以青花瓷器占绝大多数,器形主要为碗、盘、杯、罐等日常生活用器。根据出土遗物的造型、胎、釉、纹饰等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明清和清末民国两个时期。
在遗址东侧采集到石碑1件,残。碑面竖行铭刻“严镇副总兵官尚维勷 中军都司特通阿 左右两营守备 任重 于广汉”字样。据《乾隆实录》和《嘉庆实录》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尚维勷从惠州协副将一职升任广西右江镇总兵;嘉庆二年(1797年),改任广州协副将。文献中不见尚维勷任严镇副总兵官的记载,此碑可弥补史料的不足。
建德梅城总兵府遗址的发掘,发现了房址、道路、水池、水井、排水沟、缸、灰坑等遗迹52处,出土青花瓷碗、杯、盘、碟、笔筒、青瓷碗、笔架、虎子、青白瓷器盖、酱釉瓷罐、灯台、白釉瓷人像、铜锁、灯台、烟斗、簪、钱币等遗物1000多件,数量众多,品种各异,为研究严州总兵府历史和古代建筑史及人们当时的生活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