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显墓
在杭州建德市梅城镇龙泉村凤凰山山下,有一座元代的古墓,墓主为元朝建德路总管鲁显,鲁显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逝于任上,按旧俗应归葬原籍河南武陡,因道路不宁,无法归葬,只得就地葬于梅城凤凰山下。
鲁显墓坐东北面向西南,封土呈圆形,直径6.5米,高1.65米。墓面宽4.38米,现存墓碑立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嘉庆元年曾重修(1796年)。整座墓面为青石材质抬架式结构,墓碑形制为横式,贴面镌字从右至左竖书,铭文记述了墓主身份、生平及修葺年份。墓碑居中四行楷书大字“元建德路总管鲁公讳显郡王氏莹城”十分醒目。右首上款:嘉靖四年仲春吉立。左首下方落款为:大清嘉庆元年重修。墓面两侧立方形石柱,柱头为莲花装饰雕刻精细,石柱上下方各留有两个卯孔,据此推断,此处应有一组其他装饰构件,但现已不在。墓前设有拜坛,进深1.5米,整座墓显得古朴肃穆。
鲁显墓墓志
鲁显(1301—1349),祖籍河南怀庆路武陡县人。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受荐继任其父鲁祖建德路总管的职位。“路”是宋、金、元地方区划名,元时降为第二等地方行政区划,置总管府,隶属于省,相当于后来的州府。鲁显治建德约22年,至正九年(1349年)病逝于军中。至正十二年,其子鲁宝受命摄总管事。鲁氏三代长期镇守严州,前后任建德路总管长达67年。从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建德知府方回献城降元始,到至正十八年李文忠入建德止,元朝实际统治建德82年,而鲁氏三代守严时间就长达67年,占了五分之四的时间。
鲁氏三代不仅在严州任职时间长,更主要的还在于,他们治严的时期正是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特定时代。鲁氏身为汉人,做的又是元朝的官,既要维护蒙族的统治地位,又要缓和民族矛盾,保一方百姓平安。客观地说是为建德民众做了不少好事的。
鲁祖在任一是解除“金户”之赋,减轻百姓赋税负担;二是罢“江南隐蔽田”。平息了一场来势汹汹的“查田”事件。并在很多次民族矛盾冲突中,想方设法,极力调处,缓和了民族矛盾,避免百姓更多痛苦和损失。建德百姓感其恩德,死后为他建祠纪念。
鲁显继任后,禀承其父的理念,注重保护百姓的利益,特别在两件事的处理上尤为突出。
一是还百姓山泽之利。建德是山区,山林的收入是百姓的主要生活来源。但“元政烦苛,凡山泽之利悉入官”,如此百姓将断了生计。鲁显将实情上报朝庭,据理力争,“于是山泽之禁始开”,还了百姓的生路。
二是释放无辜平民,不邀军功。元朝民族矛盾激化,反抗、起义此起彼落,连年平叛,杀戮无数。元以军功论升赏,于是有“好事者”将无辜平民抓来充作盗匪邀功请赏,这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军功与民命孰重?鲁显明确表示:“民命”重于军功。于是“辄解其缚而散遣之”,让这些无辜平民回家与亲人团聚。
以上两事足见鲁显的为官之道和政治理念。这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元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十分难能可贵。一个元代的地方官在建德百姓中有此口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010年5月21日,鲁显墓公布为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