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朋友,欢迎来到第三期《博物馆里的兵器》节目,我是杭州博物馆第六十六号讲解员,你可以叫我六六哥哥。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一起去到吴山脚下的杭州博物馆,拜访了几位馆藏文物兵器。它们形态各异,功能也不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在古代文人眼中,谁才是“兵器之王”呢?
在古代文人眼中,谁是“兵器之王”
首先,我们来说说被誉为“百刃之君”的兵器“剑”。从小我们就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直以来,剑都像一位兵器中的君子,这与文人的翩翩君子形象不谋而合,所以深受他们的青睐,是古代诗文中“出镜率”最高的武器之一。
李白 黄均绘
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用“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阐述自己虽在文坛的声望很高,不过相比之下剑术却未大成的事实;再比如唐末诗僧贯休用“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来描写江南各州在吴越钱镠治理下的太平景象。
说来,我们浙江地区从古至今都是剑的家乡哦,这里不仅有莫干山雌雄双剑、欧冶子龙泉铸剑的故事,还有著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
春秋 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藏
说到勾践的青铜剑就不得不提一下,那把刻着他宿敌吴王夫差名字的青铜“矛”,这两件极具王者之气的神兵利刃如今都存放在湖北省博物馆的楚文化展厅,相隔仅一步之遥。因为“矛”的外形和“枪”近似,所以从古至今,对于他们两个的区别界限一直很模糊。
春秋 夫差矛 湖北省博物馆藏
有专家提出在汉代之前,矛是金属制作的,而枪是木制的。不过从唐代开始,金属材质的“枪”逐渐替代了“矛”在军队中的地位。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形容琵琶曲调变换像银瓶摔破水喷溅出来那般突然,像战场上士兵们刀砍枪刺那般快速;宋代陆游用“天上欃(chan二声)枪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将流星比喻成锋利迅捷的枪尖,闪着光芒划破夜空。真是一种无论天上地下,都占尽风头的兵器呀。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十八般兵器中头一位出场的,刀。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用来砍削食物和自我保护。
后来,顺着这两个方向就演变出了两种类型的刀具,一种是“工具刀”,像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描写的就是这种用于剪裁的生活用刀;另一种呢,则是用于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行军兵器。
当年明朝世宗朱厚璁(cong一声)派毛伯温讨伐越南时,就写下了“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的佳句。所以,刀作为较早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武器,凭借它极高的通用性也在我们的“兵器之王”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从古代文人诗词的角度,了解了三种有资格被评为“兵器之王”的武器,分别是剑,枪和刀。其实每一种武器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像大象的天敌不是老虎或者狮子,而是小小的老鼠,因为小老鼠可以钻到大象的鼻子里让它无法呼吸。武器也好,动物也好,只要有足够鲜明的特点,就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好了,这期节目咱们就说到这了,下周的节目,六六哥哥将为小朋友讲述,刚刚过去的新年,有一个神秘的坏家伙偷偷跟着年兽一起潜伏到我们的身边,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武器保护自己呢?小朋友一定记得来听哦,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