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学博物馆丨亲近人类非遗,走进方寸之间——秦印及秦系陶文
发布时间:2020-05-14 14:09:16
2009年,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篆刻艺术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的古代金属玺印开始,随历史变迁不断发展。至元末明初文人以书法和镌刻结合,以石材为主要原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中国独特艺术形式,印学流派纷呈,各领风骚。此次中国印学博物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长廊,领略这方寸间的印学妙趣。
秦代推行“书同文”的政令,玺印文字、形制钮式趋向统一,在趋向精熟而未至精熟的过渡阶段,秦印表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金文遗韵、战国古风、先秦古隶、秦摹印篆、权量诏版,在秦印中都能觅得痕迹。在中国印章史上,秦印大多表现的是一种稚拙美、率意美、自然美。界格是秦印的显著特征,因印形不同而分别有“田”、“日”形之分。
秦系陶文与青铜器铭文、石刻、诏版、权量、玺印、钱币文字一样为秦文字应用的遗存,构成了书法篆刻史的一个重要源头。秦系陶文传递出不加掩饰的趣味,表现了自然浑成之韵、天趣盎然之意,其独有的文字艺术形式,近年来备受古文字学界、篆刻艺术界的关注和推崇。
(供稿:中国印学博物馆)
来源:西泠印社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