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百年老楼,岁月回眸”为您介绍之江校区第一批建造的8幢校舍之一:灰房,以及曾居住于此楼的李培恩校长。
之江校区灰房,建成于1910年,又名康沃斯楼(Converse Residence)。该楼为西式别墅,由美国工程师绘图设计,中国工匠建造,共3层,建筑面积334平方米,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原墙面为清水砖墙砌筑,20世纪70年代改水泥拉毛墙面,两层外廊东西两侧的洞亦被用砖封堵。 据《之江大学旧址建筑史初探》记载,李培恩先生一家曾在灰房居住,因此该楼又称为院长住宅。
李培恩先生毕业于之江大学的前身育英义塾,1929年受校董事会聘任担任之江文理学院代理校长,1930年起正式担任校长。1937年抗战开始至1949年杭州解放,李培恩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辗转皖南屯溪、上海、福建邵武、贵阳花溪、重庆等多地,在战火纷飞中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1939年校董会提议将“之江文理学院”改制“之江大学”,李培恩校长亲自赴渝申请立案,1940年得到教育部批准,改名“私立之江大学”。 1949年5月杭州解放,李培恩先生辞去校长职务。
李培恩校长从育英义塾开始就生活在这个学校,对之江大学非常有感情。他担任校长后,尽力拓展学校,学生数、教职员工数逐年增加,同时增建校舍,陆续兴建图书馆、科学馆、教职员工宿舍、体育用房等。在他的带领下,之江大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当时比较有名的教会大学。李培恩校长十分注重人才引进,聘请许多知名学者来充实教学第一线,著名的词学家夏承焘先生、著名的教育家、文字学家林汉达先生都曾在之江大学任教。身为校长,李培恩先生本人亲自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商学院高年级学生讲课和指导,批改毕业论文,还严厉拒绝当局到学校逮捕进步学生。1946年春,学校开始整修杭州校舍,当年冬,之江大学在杭州母校举行百年校庆,由李培恩校长主持,各地校友派代表来杭参加庆典,盛况空前。1948年,之江同学会为纪念李培恩校长担任校长20周年暨花甲之年举行了庆祝活动。1949年杭州解放前夕,之江大学在沪杭学生达到一千余人,教职员工一百余人。虽然之江大学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李培恩校长孜孜不倦的办学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忠诚仍旧值得我们怀念。
值得一提的是,李培恩校长与同城的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私交很深,在公事上也相互予以支持。他们都是杭州“扶轮社”(留学生组织)成员。1936年竺可桢先生来杭主持浙大,6月举行浙大学生毕业典礼时,就请李先生到会并讲话。日后,也常常互相邀请到对方学校演讲。抗战开始时学校撤退的计划以及抗战后学校重建的打算,他们都互通情况,这一切在《竺可桢日记》中都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