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浙江大学丨百年老楼、历史回眸(二)
发布时间:2020-05-14 19:31:33

本期“百年老楼,岁月回眸”为您介绍之江校区第一批建造的8幢校舍之一:1号楼,以及曾居住于此楼的之江才子朱生豪。

之江校区1号楼,建于1910年至1911年,由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D.B.Gamble夫妇捐资而建,因捐资者之名曰“甘卜堂”(Gamble Hall),因位于主楼前大花园的东侧故又称“东斋”,建成之初的功能为学生宿舍。

该楼由美国工程师绘图设计,中国工匠建造,共3层,建筑面积1579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曾加建老虎窗。现为之江校区22幢文物建筑之一,2008年开始进行保护修缮,并在修缮过程中拆除老虎窗。目前该楼主要作为法学院教师办公室。

据《之大往事》记载,之大才子朱生豪在之江大学求学时,就曾经居住于东斋(1号楼)。朱生豪(1912-1944年),嘉兴人,我国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他自幼酷爱读书,1929年入读之江大学并获得奖学金。之大是带给他知识的摇篮,也是培育他实现理想之地。在之江大学求学时代,他主修中国文学,师从词学大师夏承焘,辅修队克勋为英文系主任的英语专业。他精通英文,工于旧体诗词,二年级时参加“之江诗社”,才华深得同学和老师的赞誉。“之江诗社“社长夏承焘非常器重这位年轻人,对他有较高的评价:“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在之江大学,朱生豪开始接触欧美文学作品,其中莎士比亚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最吸引他,使他萌生了要将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的强烈愿望。

1933年,朱生豪从之江大学毕业,曾留校担任《之江校刊》英文部主任编辑,不久后应聘上海世界书局工作,1936年春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1937年8月,日寇发动对上海的进攻,他寓所的各种莎集版本、诸家注释考证,加之已交付世界书局的九部译著,均付之一炬。在此后辗转动荡的岁月里,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生活的贫困和病体的痛苦,一直孜孜不倦地补译失稿,并翻译新的剧本。到1944年已译出莎翁全集的全部悲剧、喜剧以及部分历史剧,总共31部。但终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12月病逝,年仅三十二岁。

朱生豪中英两种文字都有深厚的功底,他翻译莎士比亚作品,将感情融于文中,呕心沥血斟酌推敲译文中每个字,每句话,力求用最贴近原文的语言进行翻译,保持原作之神韵。著名作家曹禺为其题写“正气凛然、贡献巨大”,上海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夏征农评价“朱生豪为传播莎士比亚,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英。”莎学家们称朱译是集莎味、华味、诗味于一体的杰作。

值得一提的是,朱生豪的夫人,宋清如女士,也是之江大学的才女诗人,被学者施蛰存誉为“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她为了帮助丈夫完成划时代的巨著翻译任务,甘于清贫、默默支持,成为朱生豪事业上不可缺少的助手,也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温馨佳话。2013年2月,经朱生豪后人朱尚刚先生授权并整理的《朱生豪情书全集》出版,共收录朱生豪情书308封,全面展示了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来源:浙江大学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