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桐庐博物馆丨云视听·拾起一片乡愁——一幢房,就是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0-05-14 20:24:24

钱塘江尽到桐庐,

水碧山青画不如。

桐庐这片钟灵毓秀之地,一处处散落在乡间的宗祠、花厅、寺庙、民居、桥梁等传统建筑,承载着世代桐庐人的印迹、情感、乡愁。

桐庐引坑村

第五集-以聚居的名义传承文化

山岭绵延,林木苍翠,溪流自峭壁悬崖之上飞泻坠落,随山势蜿蜒。幽谷鸣鸟,谷中植被茂盛,桐庐引坑村就静静地隐匿在这样的天地之中。人们肯定想象不到这里竟然还有一座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的古建筑,它就是桐庐县现存唯一一座家族聚居型民居——【钟氏大屋】

钟氏大屋

导读

“钟氏大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引坑村的地标,承载着钟氏家族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如今,它除了大部分房屋闲置外,仍有十几户钟氏后裔在此居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合引坑钟氏大屋背后的故事吧!

视频录制:桐庐博物馆

视频录音:叶莉

说起钟氏大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据《义门钟氏宗谱》记载,新合乡钟姓一族始出东汉颖川长社(今河南许昌),始祖钟皓。

对于钟氏迁居的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后代孙钟珊于唐昭宗龙纪元年(889)自镇江丹阳迁居新合,繁衍生息。二是钟珊后人钟厚(935—1004)因在“澶渊之战”中为救宋真宗而战死沙场,仁宗朝被追封为“忠救王”。钟厚后代孙钟可谅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引本房子孙迁居引坑创业繁衍。不管是哪一个版本,可以确定的是,钟氏一族很早就在新合聚居。

引坑村虽地处偏僻,但位于富阳、桐庐、浦江三县交界处,自古以来都是交通要道。要塞之地从来多纷争,引坑村也难逃同样的命运,这里盗匪猖獗,兵灾频繁,引坑的老村就是这样毁于明代的倭寇之乱和兵家纷争之中。

面对当时较为严酷的自然环境,钟氏家族制定了“聚族而村”的规划。一座大屋,千百子弟,为着一个信念和目标,他们生生不息。

一幢大屋,就像是一棵大树,是在不断地收获中慢慢粗壮起来的。从最初为了安全与生存的需要,到最后勤劳善良的钟氏族人,终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富裕的生活,这一切不都是与大屋息息相关吗?人与建筑,很多时候是相互通融的。历经百余年的奋斗,在钟氏大屋形成规模后,钟氏族人便开始鼓励耕读,而这一切,都由族中统一计划、管理和资助。

正是由于这种合一族之力创业的理念和由此而形成的人文力量,使得引坑村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形成。全村人集居于大屋之中,虽也有贫富,富者在大屋中拥有小四合院,但穷者也能拥有一楼一底的房间。如果无钱支付,也可以用代工的方式慢慢归还族中。

几百户人家聚居在一起,人们的衣食住行往往相互照应,人们的喜怒哀乐往往同受同承。这种对家族迁徙、创业的历史记忆和理念,在引坑村的形成中起了主导作用。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钟氏族人已另外择地建房,但至今仍有300余钟氏后裔们居住在大屋的四周,她们与大屋为生,见证着大屋的变迁。

如今这座大屋,开放与包容并蓄,在时光的河流中依然熠熠生辉。逢年过节,钟氏家族的族人们,还会聚集在大屋内,举行各种重大的活动,祭祀、婚庆等,让这座老屋依然焕发出新的活力。

历史的河流总是在洗洗刷刷中,会筛去城里许多的人事和风物,然而总有些什么还是会留下来的。譬如那些古建筑,还有伴随着古屋而生的建筑物语——那种将人文内蕴隐含在建筑中的愿景,会伴随着光阴的流转打磨,在历史岁月中愈见风致。

来源:桐庐博物馆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