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江干区文广旅体局丨观钱塘潮涌 游百廿建筑——来福君带你逛之江(一)钟楼、主楼、小礼堂
发布时间:2020-05-29 14:51:07

来福君带你逛系列

第一弹

观钱塘潮涌 游百廿建筑

月轮山峦,风景如画。又是一年花开时,情人湖水一如既往的澄澈碧绿。非常时期的春暖之江,默默伫立的百年建筑在那一抹翠绿与繁花的映衬下尤为沉静。

“之江”之名,源于钱塘。因其地处钱塘江弯曲处,成“之”字形,后改名称之江学堂。1914年正式改名为之江大学。现在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建立在之江大学的基础上,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和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所在地。

从1845年美国传教士创立崇信义塾,逐渐迁移到杭州,成为育英书院;到一步步转化为之江学堂、之江文理学院、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百年之江承载的历史,是近现代教育从起步到发展的历史。

山水见证,悠悠钟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所在地,之江校区承载着求实创新的文化传承,记录着百年校园的岁月回忆,古朴与活力并存,历史与创新同在。2006年5月,浙江大学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之江大学时期建造且遗留下来的22座建筑为重点保护建筑。

在完整保存文物建筑外观风貌与文化韵味的基础上,坚持本体建筑“修旧如旧”、使用功能合理延续等原则对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利用,不仅是出于对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需要,也是让老楼新生,将求是精神在百年校园的建筑中传承衍生的重要载体。

“门对江潮迎钱塘,六和塔边游之江。仰观古楼之大,俯察钱塘之潮,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接下来,欢迎大家跟着来福君一起观花、赏景、云游之江,共同倾听百年老楼背后的点滴故事……

本期带您近距离走近之江校区最著名的三大地标性建筑——钟楼、主楼、小礼堂。

面朝滔滔钱塘江,背靠巍巍秦望山。钟楼与葳蕤的树叶互相掩映,主楼与往来的行人动静相和,礼堂与奇幻的色彩相得益彰。每一次来到之江,都能感受到百年校园之岁月变迁、大浪淘沙后依然生机勃勃的时光烙印。

同怀梦想,钟楼印象

之江校区最有名的建筑当属钟楼。钟楼又名同怀堂,又原名“经济学馆”,始建于1935年初,1936年竣工落成,由著名爱国人士、上海《申报》创办人、曾任之江大学校董的史量才先生的家属捐助兴建。

钟楼前后有拱形门贯通,坐北朝南建造,顶部安放着一只巨大的罗马字时钟,庄重典雅,充满浓郁的西方风格。登顶钟楼,钱塘江、钱塘江大桥、六和塔等风景尽收眼底;每天几个整点,悠扬的钟声就会响彻之江,穿透晨光和夕阳,交织着古老与年轻的过往,沉淀了历史的气质,也注入了文化的灵魂。

钟楼旧照

说起钟楼,我们不能不深切怀念这座建筑的捐建者史量才先生,以及那段令人难忘和感伤的悲壮故事。时任上海申报主编的史量才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崇尚教育、疾恶如仇并敢于发表自由言论的著名报业家,把儿子史永庚送到之江大学深造,又在之江大学困难时期多次伸以援手,捐助了大量的办学经费。因史量才积极支持抗日救亡运动、反对内战,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嫉恨,1934年秋,在史量才来之江校区探望儿子出行游玩的时候,惨遭特务陷害不幸遇难。满怀悲痛的心情,史永庚和母亲一起在之江大学捐款建造了钟楼同怀堂,用以纪念他们。而“经济学馆”四个略显斑驳的题字正是当年校长李培恩题写的。

钟楼

2010年上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让钟楼又火了一把。当时,为还原20世纪80年代高等院校原貌,拍摄团队特地来到之江校区及钟楼取景,镜头中的之江校区秀雅古朴,处处洋溢着学识和教育的灵毓之气。

慎得慎思,主楼沧桑

与钟楼遥相对望,便是之江的又一地标性建筑——主楼。宽广的身躯,红色的瓦砖,在背后青山红树的映衬下更显古朴雅致。主楼门前有两颗百年香樟,大而茂密的树冠为无数学子带来阴凉。老树就像是一个安静祥和的长者,默默注视着眼前的人来人往、百年的沧桑变化 。

主楼

之江校区主楼,建于1910年至1911年,原名总讲堂、慎思堂,由于该楼捐资人为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L.H.Serverance先生,也被称为赛佛伦斯堂(Serverance Hall)。该楼由美国工程师绘图设计,中国工匠建造,共3层,建筑面积2062平方米,2010年进行了保护修缮,目前主要作为法学院的办公楼。

孙中山与师生合影

1912年,孙中山先生满怀对教育、对年轻学子的期望,来到杭州之江学堂参观,并做了精彩的演讲。会后,孙中山一行与全校师生近200人,在慎思堂前合影,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纪念。

培育英才,都克礼堂

之江校区小礼堂,始建于1917年、建成于1919年,原名“都克堂”,又名“育英堂”,是由美国新泽西州东奥兰治的都克家族捐资建造。该楼由美国设计师威尔逊设计,石墙承重结构,地上一层、局部带夹层,塔楼二层,建筑面积439平方米,兼有教堂和大礼堂的功能。

都克堂旧照

都克堂建成后,在漫长的岁月中见证了诸多历史变革。1927年北伐战争时,学校处于战火前沿,师生组织“红会队”积极支持北伐战争,都克堂成为救治伤员的临时医院。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1936年“九一八”事变、“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之大师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在都克堂举行集会。

抗日战争期间,都克堂教堂大门被拆除,堂内壁灯、管琴乐器、教堂大钟等值钱的铜铁器都被日寇拆做军用物资,但房屋结构得以保存。1945年抗战胜利后不久,学校立即对教堂进行整修,恢复教堂功能。1961年,该校址划归浙江大学,都克堂开始作为之江校区小礼堂使用。

之江小礼堂

2016年,当空置10余年的之江小礼堂修缮一新且重新开放时,各路媒体纷纷报道,古老庄重的外墙、青色瓦楞的屋顶、媲美《哈利波特》霍格沃茨奇幻礼堂的都克堂随即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新晋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很多来访者在此驻足观赏、留影。 

关注浙大生活,获取更多资讯

信息来源:总务处历史文物建筑管理办公室

部分资料参考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历史变迁》、《浙大六记——之江》

来源:浙大生活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