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塘,自西兴永兴闸曲折往南,经长河、浦沿、闻堰、义桥至临浦麻溪,全长31.25千米。在萧山县城西,故名。长河区域内的西江塘自江一叉口的盘头堰,向西经江二小章家、长二章家里、长河的塘埠头、长一的下新庙、上新庙,至浦沿冠二的方落丈止,约4千米,当地人曰“老塘”,旧时史书称西江塘为江南“水上长城”。
西江塘工程繁浩,建筑牢固,投入巨大。明万历《萧山县志》载:“万历十四年(1587),秋潮异常,一夕漂毁百庐,(萧山县)令刘会力请改筑石塘。……工费计一万六千一百六十八两”。在西江塘修建中,有多少清官名宦为民奔走呼告,率领百姓筑堤修塘,名留青史,刘会、汤金钊功绩最为卓著。
据民国《萧山县志稿》记载,清道光四年(1825)正月,西兴铁岭关口石塘为江潮冲去石篓二十余步,镇水庵、董家潭等处塘身均被冲坍,时文瑞公汤金钊,以丁父忧在籍,出任总理修筑工程……自塘头街以南至襄七庄(今长河江一村叉口与盘头堰一带),统计二里余,均以长石层叠,钩心斗角而成,复于当冲要处,筑一大石盘头,周围约五六十丈,中实以答块毛石,工程坚实。自是涨沙渐远,西江塘邻近者不闻有坍陷之患。主持这项重大工程的正是长河籍先贤、清道光朝协办大学士汤金钊。
西江塘告竣,万民欢呼,从此,乡民不再受江潮之患。后钱塘江主流渐渐北移,西江塘北南沙成陆,南沙大堤初成规模,西江塘废弃,作为栽竹植树的“埂头”。正是西江塘造就了长河、西兴、浦沿沙地一带的万顷良田和浩瀚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