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兴古为通津要道
河道蜿蜒
链接浙东运河、北塘河等各个大小河道
据1998年版《萧山交通志》记载
西兴有桥梁47座,总长达497.5米
这些古老而又风雅的古桥
在时代的变迁中仅有数座留存
壹
屋子桥
屋侧桥
屋子桥,又名屋侧桥。横跨浙东运河西兴段两岸,北接官河路,南连西兴街。明万历《萧山县志》已见记载。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
屋子桥桥长16.7米,宽2.8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法,用横条石分隔成7节,每节7块拱板并列对缝砌筑。两堍置踏垛,护栏高0.55米,厚0.2米,桥顶石板长0.7米。西侧护栏石上刻有“屋子桥”三字。原桥桥顶筑亭,内供菩萨。西侧两旁有3米左右的石板铺设的石板长条,中间有木板铺成的戏台,供坐在船上的人看社戏用。遗憾的是戏台于20世纪60年代被毁。
屋子桥桥面铭文
屋子桥造型古朴,形制精美,桥拱与倒影合二为圆,是西兴古桥的典范。今桥身基本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为杭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贰
资福桥
和尚桥
资福桥,又名和尚桥,在西兴街东日船埠头北侧,横跨后河。桥始建于明代,明嘉靖《萧山县志》有载。据桥南面“捐助修桥提名之碑”记载,资福桥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九月重修。
桥身条石错缝平砌,西侧南壁镶嵌《捐助修桥题名》石碑一通,碑高101米,宽0.48米,两边石柱刻楹联:“功德在成世;秉心存利涉。”横批“乐输”。碑上饰屋顶,上雕龙吻和葫芦。
资福桥桥身功德碑
古资福桥西桥堍南侧约10米处原有资福庙。明嘉靖《萧山县志》引南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载,资福寺建于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初名妙福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今额。清咸丰年间毁。同治年间重建观音殿、韦驮殿各三楹,占地5亩。每当夜色降临,资福寺和尚结伴在资福桥纳凉,日久成为一景,故而资福桥俗称和尚桥。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坦克从桥上肆意进出,碾碎桥面石板,今存痕迹。资福庙亦被日军摧毁。
叁
仓桥
官桥
仓桥,又名官桥,即今西兴浙东运河由西向东第二桥。此处两岸皆为店铺,北岸桥堍设有西兴另一个行署盐课司。明正德末年(1521年),知县伍希周就盐课司故址改建河阳馆。
仓桥建桥时间年代失载。明万历《萧山县志》载为邑人戴光建。仓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拱高与桥长与屋子桥相仿,整体比屋子桥略大。因拓建固陵路,仓桥被彻底改建,仅有桥两岸的河埠保持着原样。
肆
三眼桥
三眼桥在固陵路旁,横跨后河。旧志失载,始建年代不详,其形制与明清同类桥梁相似。
桥单孔石梁平桥,跨宽4米,桥面用四块条形石板拼成,宽约2米。桥面护栏已失。桥墩石块叠砌连接河岸。今桥保存完好。因固陵路拓宽另建新桥,该桥目前已停用。
伍
襄七房外桥
襄七房外桥在文慧堂西南,东西向跨无名小河港。建于清代,具体年代不详。
桥为单孔石梁平桥,长约6.7米,宽1.2米,高1.95米。桥台以条石错缝叠砌延接河岸,最上面两层石各自向河中央挑出,前端凿成弧形,形成短悬臂,其上搁置石梁,形成桥面。桥面由4块石梁排铺而成。桥东堍置5级踏步,西堍置2级踏步。
来源:《西兴史迹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