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临安博物馆丨钱塘慕课·临安古迹①:古桥之单孔拱桥
发布时间:2020-06-01 14:24:35

元同桥

杭州临安的古桥,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涉水渡河的特殊建筑物,早在千年之前已遍置于大大小小的河道溪流之上。

据文献记载:临安、於潜、昌化三县在宋时有桥76座,明代有桥150座,清代有桥288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域内尚存古桥梁254座。

古桥幽雅而多姿,有上可行人、下可行舟的拱桥,有韵律有致、可遮风避雨的廊桥,有造型简朴、置于水浅流缓河面上的矴步桥,有简洁朴实、直接亘搁于溪流两岸的梁桥,各臻其妙,无不体现营建者精睿的构思和高超的技艺。

临安的古桥蕴含着大量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信息,凝聚着先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寻找临安古迹·古桥第一篇——单孔拱桥。

元同桥

年代:南宋

地理位置:青山湖街道洞霄宫村

元同桥 王录娟 摄

闾丘方远(?—902年),字大方,舒州宿松(今属安徽)人,原在庐山、天台学道,唐大顺元年(890年),吴越王钱镠于洞霄宫建殿堂,请闾丘方远主持“寻读”,赐号“妙有大师”。

南宋为洞霄宫鼎盛时期,朝廷专门修建从临安(今杭州)至洞霄宫的辇道,供皇室和宫廷达官去道宫祈祷。元同桥为步行桥,南北为青石铺设的曲折小径,南100米处设拴马石,文官当此下轿,武官当此下马,整肃穿戴,徒步经元同桥而上。

元同桥南北向跨宫里溪,为单孔石拱桥,历代多经修缮,跨径1.8米,矢高0.8米。桥面长6.55米,宽3.3米,略呈弧形,分三段,每段由七块长条石板拼联而成。两侧立实体栏板及四对望柱,柱头方形,栏板内侧呈凹槽状,西侧栏板内壁正中阴刻“淳熙甲辰重九日,锦城盛十宣教施钱造”,北段刻“至正三年岁次癸未”,东侧正中刻“元同桥”,上首“嘉庆十七年”。栏板两端设抱鼓石,雕刻“回”字纹。桥墩用不规则块石叠砌而成。

元同桥是临安乃至杭州现存建造时间最早的桥。1988年12月31日,临安市人民政府(今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公布元同桥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桂芳桥

年代:清代

地理位置:天目山镇桂芳桥村

桂芳桥

桂芳桥东北至西南向横跨无名溪,始建年代无考,屡圮屡建。桥东端关帝庙墙上嵌有两块《重建桂芳桥碑记》,一为“康熙四十二年”,一为“ 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十二月”。道光碑记:“吾地桂芳桥,驿地往来之要津也。康熙癸未岁,邑尊陈主循旧重建,桥路两平,迄今百有余载,及上年夏霪雨连绵,沙冲水激,桥渡倾圮,行人病涉焉。爰是酌议复建,旋于客腊书捐。本春起工,越秋告竣。是桥也,较前增高加阔,尤为完固,工用虽巨,一劳永逸矣。”

桂芳桥为单孔石拱桥,长14米,桥面宽5米。拱券采用石条分节框式纵联砌筑法,净跨7.6米,矢高5.4米。桥面用长条石铺筑,两侧设栏板、望柱、抱鼓石,望柱、抱鼓石雕刻精美。桥面两坡各设13级和11级台阶。

2003年3月19日,临安市人民政府(今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公布桂芳桥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固桥

年代:清代

地理位置:湍口镇湍口村

镇固桥

镇固桥南北向跨塘溪。据《昌化县志》载:镇固桥在县南22公里处。咸丰戊午(1858年),朱昌鳌倡建,咸丰庚申(1860年),洪杨扰昌中止;同治咸丰壬申(1872年),朱文萱募建。系单孔石拱桥,长15米,桥面宽6.7米。拱券采用镶边框式纵联砌置法,净跨15米,矢高9.2米。桥面条石铺筑,两侧设四对栏板、望柱,栏板外侧浮雕暗八仙,柱头为束莲,桥心石刻方孔圆钱和如意纹。桥南北落坡分别设7级、10级台阶,桥头做成抱鼓式。东、西面门脸石上分别雕刻“塘溪桥”“镇固桥”。

镇固桥用材精良,雕刻精美,形制优雅,结构坚固,具有较高的价值。

2006年4月15日,杭州市临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今临安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镇固桥为文物保护点。

青云桥

年代:清代

地理位置:太湖源镇青云村

青云桥

青云桥南北向跨大坂、青岭二溪水。清乾隆、宣统版《临安县志》记载:该桥原名青岭桥,始建于明代中期,清代重建。系单孔石拱桥,长18.7米,桥面宽4.1米,拱券采用了两种方法砌置,上部为分节并联砌置,下部运用纵联砌置法,净跨7.55米,矢高9.7米。桥面用石板铺筑,两侧设栏板和四对望柱,桥头设龙纹抱鼓石。西面栏板外侧阴刻“青云桥”。桥心石雕刻七瓣圆形图案。南北落坡各为21级台阶。北面第三级台阶上有两个方形孔,疑为当年桥上构筑物的卯眼。

2006年4月15日,杭州市临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今临安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青云桥为文物保护点。

白牛桥

年代:清代—民国

地理位置:昌化镇白牛村

白牛桥

白牛桥上的望柱——雄狮戏珠

《昌化县志》记载:白牛桥,县西十里,许玟、何珍贵率众建,御史杨誉记石。雍正七年(1729年)圮,里人重建,又圮,光绪三年(1877年)复损,民国六年(1917年)柴育才等重葺,何崇楷记石。系单孔石拱桥,长19.9米,桥面宽5.4米。拱券为框式分节纵联砌置法砌置,净跨13.2米,矢高6.7米。桥面用石板铺筑,设四对石质望柱和栏板,望柱柱身雕刻八仙人物故事。两头望柱头为束莲,中间两对狮子,西北一对为雄狮戏球,其中右边一尊雄狮爪下有一串方孔圆钱,钱文“民国五年”。东南面为两尊母狮,腹下有小狮。雄狮身材高大威武,母狮体形略小,额部阴刻“王”字。两栏板外侧均雕刻“白牛桥”。桥面千斤石上雕刻一白牛,现已磨平。桥头竖三通石碑,记载建桥经过。

2003年3月19日,杭州市临安人民政府(今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公布白牛桥为第五批市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杭州学习平台   作者: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 黄丁宁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