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们为大家推送了一期“专家带你看展览”,许多观众都在询问还有下期吗?还有更深入的介绍吗?今天,官博微信组特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罗汝鹏老师为大家详细解读“锁匙”展览。
最近关注官博资讯的朋友们应该对罗老师挺熟悉了。在第一期“专家带你看展览”和“何以为越”的讲座中,那个通晓古今,时不时丢出一两个“包袱”的段子手就是罗老师。
罗汝鹏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他也是本次特展的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文案撰写者。他2014年就职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先后参加或主持过宝鸡周公庙遗址、雍城遗址、浙江湖州毘山遗址、杭州小古城遗址、绍兴兰若寺墓地等重要考古项目,对于探索商周文化、百越文明等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罗博士很擅长把学术内容故事化。作为一名年轻的考古学者,考古学博士,身边的同事都习惯叫他罗博士。
今天开始,罗博士将透过视频,带领观众们了解先秦时期印纹硬陶及原始瓷发展历程及其背后这片土地的兴衰历史,帮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展览,读懂展品。
罗博士带你看展览
越地的故事
罗博士:
大家好,我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罗汝鹏,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划人之一,今天很高兴能为大家来解读这个展览。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记载中,“越”似乎是南方大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族群,它的历史如雷贯耳,却又缥缈难觅,“大越”、“闽越”、“东越”、“瓯越”、“骆越”、“南越”等等,“自交趾至会稽,千八百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最早的越可以追溯到夏,《越绝书·记地传》云“昔者越之先君无余,乃禹之世,别封于越,以守禹冢”,而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仍置东南之地为越州,数千年的沧海桑田,越的发展是南中国历史的浓缩,是中华五千年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
何以为“越”?后世研究众说纷纷,皆因历代文献语焉不详,而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它们的出现总与“越”、“越人”、“越国”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贯穿于越地日常生活、庙堂礼仪的无字天书,正是一把探索越史的“锁匙”。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束颈折肩盘口罐,它是一件着黑陶。它的外表有一层黑黑的类似陶衣一样的涂抹层。着黑陶又称泥釉黑陶、黑衣陶,因器表内外着染浓淡不一相当稀薄的黑色涂层而得名。涂层较为粗糙,无光、吸水,极易剥落,虽然涂层与原始瓷釉的烧结状况有明显的区别,但经实验考古证实,当着黑陶经高温烧至1200℃时,其表层黑衣即可转化为釉层,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种泥釉即是中国原始瓷的滥觞。
着黑陶在浙西南的衢州、金华、温州以及相邻的福建北部、江西东部都可见,是这一时期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因子。以浙江江山肩头弄遗址为例,在该遗址的早期地层出土物中除了着黑陶,同时伴出有印纹硬陶。
中间独立柜陈设的这件原始瓷象鼻盉是中国目前已知发现的年代信息最准确,也是最早的瓷器之一,即夏代晚期,年代特别明确的原始瓷象鼻盉目前就只有大概4、5件,而这件是其中造型相对而言最完整的。就出土的原始瓷象鼻盉整体而言,在全国总体数量也很少,公布的资料也就20多件,因此它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可以参考左侧的这件修复完整的黑陶象鼻盉,来观察一下它的造型,盉的顶部似象首。头,眼、鼻、口皆形象齐备,长长的鼻子用作器流;宽带状鋬(把),连接器顶与器腹。左侧的黑陶象鼻盉1984年被发现时,还伴出另外五件酒器,即陶觚两件,陶爵一件;斟灌器封顶盉一件,盛酒器胆式壶一件,酒器的盛、斟、饮功能齐全。由此推测,这类象鼻盉是夏代的一种特殊礼仪性的酒器,这类器物的造型最早见于北方中原地区,但造型传至南方后,经过南方原始瓷技术的加工改造,产生了全新的特征和样式,包含了许多南方地区的文化因素。极有可能这类原始瓷象鼻盉在南方生产后被进贡到北方中原地区。
右侧展柜中的江山地区出土的单把象鼻盉,就是典型的南方地区的象鼻盉。
这件鸭形壶,是马桥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种鸭禽形器物。除在上海的马桥遗址发现外,在江苏、浙江的一些马桥文化遗址以及不属于马桥文化系统的浙江江山肩头弄遗址也有发现。此外,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也发现一件,被称之为鸭形鼎。
有学者认为此类鸭形壶是在当地先民鸟禽崇拜的意识下发展创造的新器形。之后,随着马桥文化与北方文化的交流,传播到中原地区,并且对皖西南地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与南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又传播到浙南的肩头弄类型,并影响到闽北、闽南、赣东北地区。
夏商时期,浙江地区的文化遗存中出土的印纹硬陶在文化系统上存在南北差异,这从印纹硬陶的纹饰差异中可见,但从出土器物的情况来看,很多器物尽管在造型上不甚规整,却都具有明显使用的痕迹,这说明这些器物都是当时的实用器。
从西周时期直至春秋,越文化虽然在崛起,但是这一时期的器物在造型变化上非常缓慢,是一种柔和的内部变化。不过,若是你仔细观察,这一时期的器物如展品中的印纹陶瓿、原瓷豆、罐、瓮,它们的造型和纹饰趋于规整,不再像夏商时期,器物造型随性、生活化。这反映出的是印纹硬陶、原始瓷制作走向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从政治制度方面而言,我们也能看到“国家”概念也越来越清晰和明显,越国就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