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梅坞
梅家坞地处群山之间,五云山、天竺山、龙井、庙坞……山峦环抱,层层叠叠。梅灵隧道以南,沿梅灵路两侧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茶村,西湖龙井也在这里孕育、生长。
关于“梅家坞”的由来,相传六百多年前,有临安天目山的梅姓人家来此定居,后来渐渐繁衍成村落,便由此得名。村庄面积有5.6平方公里,沿梅灵路两侧纵深长达十余里,素有“十里梅坞”之称。随着村内茶产业的发展兴盛,现又称为“梅家坞茶文化村”。
交通小贴士
梅家坞茶文化村距离“云栖竹径”西北方向两公里远,位于琅珰岭北麓的山坞里。交通便利,杭州市内公交103路、324路和121路及假日2线均可直达梅家坞。自驾车的小伙伴们,可以从梅灵隧道边下山前往梅家坞,又或从之江路转入风景秀丽、茶园遍布的梅灵南路,一路漫行而至。
灵秀茶村
梅家坞是一个充满了烟火气息的村庄。十里琅珰,悠长深远,是杭州最受欢迎的山林游步道之一;坐落于梅灵路一侧的礼耕堂,是一座晚清古宅,古色古香,在村舍的建筑中显得格外突出;离村不远处,天竺路上的禅意幽然,让人放空身心。
十里琅珰
礼耕堂
梅家坞名声在外,跟茶密不可分。
据梅家坞村党委书记朱翔介绍,村里现有西湖龙井茶园2380多亩,亩产茶叶40—45斤左右,每年产量达到10万斤左右,是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内产量最大的产茶区。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家坞就已是外宾接待的定点观光区之一,几十年来,村里共接待过前苏联、美国、越南、罗马尼亚、柬埔寨等国元首、政府首脑以及世界各地友好人士。
周恩来总理纪念室
周恩来总理对梅家坞更是关心备至,曾5次亲临梅家坞,关怀、指导当地茶叶的生产与发展。为了更好地缅怀周总理,梅家坞村民集资建立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以此记录周总理与梅家坞千丝万缕的联系。
乾隆私访的朱家里
提及梅家坞,就不得不说到朱家里。朱家里是梅家坞村的一部分,深藏于山间,因乾隆微服出游时在此喝过茶而闻名。走在朱家里的石板路上,新栽竹林处处成趣,百户人家,粉墙黛瓦,颇具味道。
最高龙井茶场三分叉
从梅坞春早一路上行,到了“三分叉”,能欣赏到很多美丽的风景,西湖诸山,一览无余,远眺还可以看到梯田般的龙井茶园,还有整个梅家坞村的全貌。
三分叉是什么?
它是西湖龙井产区群山最高处,海拔340多米,属狮峰山系,地理位置毗邻狮峰。三分叉分隔了两个村子,东北面是龙井村,西南面是梅家坞村。从梅家坞沿着十里琅珰步行大约1小时到山顶就是三分叉了。
三分叉茶园,高山云雾薄霭,历史悠久,这里种的大部分都是梅家坞树龄最长,最古老的群体种。由于三分叉地势最高,昼夜温差大,虽出茶较晚,但品质优异,香气馥郁,滋味甘醇。品饮一杯“三分叉”茶,只觉齿颊留香,三口不忍漱。
这个亭子是三分叉的标志
三分叉与茂记茶场
三分叉,又名关林场,原先有一间关帝庙,现仅存遗址,也叫三分场,是狮峰山、五云山及十里琅珰的一个三岔路口,据村里老一辈人说,这里种着的龙井树龄很老,老到只能查询到一些零星资料,那是一些跟民国有关的故事。
在20世纪20年代末,杭州著名棉布号“高义泰”布庄老板高怡益曾在狮子峰购上百亩山地,主要就分布在狮子峰、龙井村十里琅珰周围和三分场,开垦种植龙井茶,创设茂记茶场。
在中国茶叶博物馆西湖龙井茶文化的馆藏里,就藏有杭州茂记茶场的包装纸,
彩色印制的包装纸中英文对照,右上醒目位置红底白字“浙杭西湖龙井狮子峰茂记茶场”,产地、品牌、茶场名称一目了然,左下黑字部分则是将西湖龙井茶之狮龙云虎点得一清二楚,不惜工本购山种茶,悉心研究,打造品牌,在当时的民国,茂记茶场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头牌。
解放后,被荒废的茶场收归国有,划归农科院茶研所,后又调划给梅家坞。
走过十里琅珰的牌坊,沿着山路继续前行,满山满陇都是茶山茶园,贯穿了“云”字号的云栖、五云山,“虎”字号的虎跑,“梅”字号的梅家坞。
远处的云海茫茫,连绵青山若隐若现,近处的白墙青砖,袅袅炊烟,秀丽可人。
如果你来梅家坞
走在梅灵路的街巷里,迎面吹来的微风里带着几缕茶香,多呼吸两口都能尝到微微的甜,水杉树边上有网红打卡点,梅坞公社后面有两棵大树,边上的风景都很不错。
沿街两边几乎都是村民自家开的茶庄茶社,有着各种生活气息,家家户户门口的竹匾里摊晾着茶叶,传承着祖祖辈辈坚守的制茶工艺,满室茶香,他们在茶园中嬉戏长大,从小浸润,种茶、采茶、炒茶,茶文化已经渗透在骨子里了。
来梅家坞可以在山间踏青问茶,春天的时节里,有茶农在田间劳作,我们可以看到春茶采摘的场景,了解一下怎样采摘茶叶。
茶农们
山间小路上偶遇茶农独自采茶归来,还能听到他自得其乐的小调。
到了中午,如果饿了,可以尝尝地道的农家饭菜。梅坞公社是一家富有红色特点的饭店,等这次疫情过去,大家可以去打卡,尽情感受一下公社大食堂的热闹氛围。
饭后再来一杯茶香缭绕梅家坞龙井,背靠着青山,闹中取静,坐在桃花或是樱花树下赏景、品茶,面对着满园的茶山,闻着缕缕茶香,与友畅谈,完美!
现代诗人唐韬在《访西湖梅家坞茶村》的诗中吟道:“梅家坞村翠千重,一缕香烟绕秀峰。如此湖山归去得,诗人不做做茶农。”
梅家坞,有山有貌,有坞有水,有茶有文,果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