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 张平 摄
在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有一座古老的七孔石拱桥。
它横跨运河之上,是古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沿着桥身拾级而上,塘栖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秀美风貌尽收眼底。
这座桥就是广济桥。
广济桥的 “前世记忆”
▲广济桥上的游客 张平 摄
广济桥一名碧天桥,又名通济桥,俗称“长桥”。它水平全长78.7米,桥面两端宽6.12米,顶宽5.2米,桥有七孔,石质栏板,栏板两端为卷云纹抱鼓石。
相传广济桥始建于唐宝历年间,但已无法查考。从现存史料看,桥始建于明弘治年间。
▲广济桥旧影 原载于《杭州运河名胜》
到了明代中后期以及清代前中期,这座桥经历多次坍圮、断裂,亦进行过多次修补、改建,可谓命途多舛。
清康熙年间,该桥的桥北部分再次坍塌,这座桥再次重建,遂改“通济桥”为“广济桥”。
重建之后,跨于碧水之上的广济桥更显端庄古朴、大方秀丽。历经500多年的风吹雨打,它静静伫立于古运河之上,为运河南北两岸,百姓的交流和出行带来便利。
广济桥成就塘栖两岸繁华
一桥架南北,两岸共繁华。广济桥的出现,让分布于大运河两岸的塘栖镇区连成一个整体,为塘栖镇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广济桥 冯寒 摄
清光绪《唐栖志》中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
自开阜以来,塘栖便是商业发达之地。15世纪市镇形成之初,塘栖就依托商业扩展了古镇的南岸,并开始跨过广济桥向北岸延伸。粮食业(即米行)开启了古镇的北岸工业,这里至今还保留着部分老字号店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评书、箍桶等商业业态。
除了城市繁华、市集兴旺,水乡民俗亦充满人文风情。在塘栖古镇,过去民间有“走桥”的民俗。
▲塘栖水北街全景 张平 摄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迎花灯、猜灯谜外,百姓最期待的就是走桥祈福。正月十五晚上,广济桥上熙熙攘攘,百姓手持花灯、许愿祈福,场面热闹喜庆。
古桥保护焕发塘栖新活力
广济桥对于塘栖来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为保护这座运河上唯一的七孔古桥,1995年,杭州市政府为广济桥增添八个防撞水泥墩,以保护古桥免受船只磕碰等损坏。
1998年,杭州市政府又对大运河塘栖段进行了改道,使绝大多数船只绕道而行,有效地保护了这座古桥。
▲广济桥边的防撞墩
在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与精心保护下,广济桥历经风雨却风采依旧,岿然不动于古运河之上。它深深吸引着前来塘栖古镇追寻历史的游人,成为江南最热门的古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