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蚕宝宝,小编不禁想到咱吴山上的“蚕桑女学”的摩崖石刻。
这是以前有个女校在吴山上?还有专门养蚕的学校么?
别急,小编特地采访了咱吴山的“老夫子”——吴山景区管理处文物科的王兴臣,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众所周知,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素来在汉族传统丝织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
蚕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我们国家的教育部特色专业。清末,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本着“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宗旨,有一批适应地方事业发展需要的蚕科、纺织及手工职业技术类的学校产生。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8月,杭州知府林启在西子湖畔金沙港关帝庙和怡贤王祠附近(现曲院风荷公园内)创办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蚕学馆,是我国最早的蚕丝教育机构,开创了中国近代纺织、农业教育的先河。
而随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不断呼吁声中,女子解放、女子教育也逐渐被提上社会改革的议事日程。如:1904年杭州女学堂(杭十四中前身)和贞文女学(惠兴中学前身)开校,1907年,蚕桑女学堂被创立……
其实,蚕桑女学堂的校址并不在吴山上,那为什么吴山上会有“蚕桑女学”的摩崖石刻,而且不止一处?或许因为当年蚕桑女学堂所处之地比较狭小,就在吴山三茅观旁圈了半个山头,有搬迁的意向,只是后来不知何故,未能成行,蚕桑女学堂也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只留下当年圈地的“界碑”——“蚕桑女学”的石刻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