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临安博物馆丨钱塘慕课·临安古迹⑩·千年古道:玲珑山古道
发布时间:2020-06-15 20:17:25

玲珑山古道

玲珑山古道,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钱王街西端玲珑山。玲珑山海拔353米,虽山不高,却两峰逶迤,山体不大,却有泉、有瀑、有树、有寺、有亭、有摩崖石刻,素有“山水玲珑“之说。

玲珑山自古有名,苏轼、黄庭坚、徐霞客、郁达夫、林语堂、梅兰芳等诸多历代名人雅士都曾踏迹此山,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与动人传说。三休亭、琴操墓、九折岩、醉眠石都为玲珑山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游客漫步古道

古道故事

玲珑山的山道边,有一块高出路面,突兀平坦好似卧榻一般的巨石,上有“醉眠石”三字。说起此石,倒的确有些来历。

一年秋天,在杭州做通判的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约了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佛印禅师(1032—1098年,宋代云门宗僧),作伴来到临安。在高陆临安县衙与县令苏舜举谈了一会公事后,便转道到玲珑山上观赏秋景,顺便看望琴操(1073—1098年,姓蔡,名云英,艺名琴操)。

苏舜举陪着东坡、山谷、佛印三人,乘轿来到玲珑山脚振衣亭前,下轿边走边观赏风景,不知不觉到了卧龙寺。琴操早已得到苏县令的通报,在寺门口等待多时了。与苏学士等相见,琴操十分高兴,寒暄一番后,便陪他们会见了长老,在东客堂稍事休息,就去踏山游览。

苏东坡一行沿着寺后曲径,经癸辰峰,登上山顶凌云峰,秋高气爽,万里晴空,远近景色尽收眼底:天目双峰巍然相对,若隐若现宛如仙山;九仙、九洲,山峰相连,窈窕妩媚;东望临安,吴越福地宝塔矗立,民舍相连。东坡不由心花怒放、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七律一首《登玲珑山》:

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

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玲珑山古道

山谷、佛印、琴操和苏舜举等人听后,个个称好。他们游毕回到寺里,卧龙寺长老铺设好纸笔,要苏学士把吟咏的诗句作为“留言”。苏东坡虽觉疲乏,但兴致犹酣,复吟一遍后便笔走龙蛇,把诗句写在纸上,并在上落了款。东坡既是诗人,又是书法家。诗,万壑来风,字,苍劲有力,艺术珍品,流传千古。寺中长老将苏东坡墨宝珍藏,又派人将诗句镌刻在玲珑山崖壁上,至今尚存。

中饭时,寺中长老特别破戒,吩咐寺中厨工,特地为苏东坡打开“彭祖养生酒”,请他尽兴畅饮。苏东坡喝着“彭祖养生酒”,觉得的确香醇味美,畅开豪饮,一直喝到飘飘欲仙。

玲珑泉

因有要事在身,苏东坡一行酒后下山。但这“养生酒”有催眠安神之功效,走着走着,东坡觉得一阵酒意袭来,双腿发软,两眼迷蒙,直想睡觉。刚好玲珑山古道边有一块平坦大石,长近一丈,宽约四尺,平整如榻。苏东坡迷糊中叫苏舜举、黄山谷、佛印等先回县衙,只留书童陪伴,自己则仰卧石上,舒臂展腿,呼呼大睡起来。苏舜举安排轿夫、轿子在山脚留下等他,便与山谷、佛印先行回去了。等到苏东坡一觉醒来,早已日落西山、月上树梢了,书童搀扶着酒意尚存的苏东坡下山乘轿。

回到临安城内驿站,苏东坡对山道边那块巨石念念不忘,专门写了“醉眠石”三个大字,叫苏舜举让石工镌刻其上。苏东坡醉眠玲珑石榻,留下了一段美好佳话。

来源:杭州市临安供稿中心

来源:杭州学习平台   作者:蒋婕 蒋雷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