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临安博物馆丨钱塘慕课·临安古迹⑨·千年古道:天目古道
发布时间:2020-06-15 20:23:36

天目古道

天目古道,原分为东天目古道和西天目古道。2012年12月28日,东、西天目古道合并为天目古道,临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今杭州市临安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其为文物保护点。

西天目古道,西起禅源寺,东至太湖源镇昭明禅寺,长约20公里,宽2米,用自然块石铺筑。天目山镇一都村夏家自然村东500米处有一块长0.45米、宽0.52米的自然块石上阴刻“天目大路”四个字。

东天目古道位于太湖源镇上阳村里村,用自然平整块石铺就,东西向沿山势蜿蜒而上,全长5公里,路面最宽处2米,最窄处1米。东天目古道两侧翠竹茂盛,松柏耸立,为清时各地香客及游人前往东天目山寺院敬香、游玩之道。

刻有“天目大路”的块石

天目古道

东天目山,作为佛教文化名山,始于梁,盛于唐;西天目山,则始于元,盛于清。佛教文化是天目山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天目山文化体系中内涵最丰富、底蕴最深厚、影响最广泛的一脉。佛教自东晋传入天目山,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有“天目灵山”之称。鼎盛时期全山有寺院庵堂50余座,僧侣千余人,禅院寺曾是江南著名古刹,佛教文化历史悠远。

天目山佛教文化的兴盛,也映现出天目古道人声鼎沸的繁华景象。1932年秋,京剧大师梅兰芳坐着便轿穿越此道;1934年3月,现代名作家郁达夫游东、西两天目山,坐轿观景,翻越此古道。

天目古道

古道故事

天目古道,自东至西建有三亭,一称“上凉亭”,二叫“中凉亭”,三是“下凉亭”。在天目古道居中的中凉亭,据说有位老妇人长年守着此茶亭,一年四季为过往路人提供茶水。这老妇人姓甚名谁竟无一人知晓,路人皆称其为茶婆婆。每天清晨下山坳中的泉孔去背水煮茶,傍晚古道行人稀少时,便上深山密林去拾柴。无论春夏秋冬,从不离开茶亭,离开茶水。过往行人饮完茶,双手合掌,对着茶婆婆念一句谢谢,茶婆婆便满面笑容躬身回礼,说声回见。 如今,茶亭已坍,青山尚在,茶婆婆的善行依然在人们的口中传颂。

天目古道

来源:杭州市临安供稿中心

来源:杭州学习平台   作者:蒋婕 蒋雷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