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临安博物馆丨钱塘慕课·临安古迹④:古塔
发布时间:2020-06-15 21:08:10

功臣塔

塔是早期作为供养佛祖释迦牟尼舍利或安葬高僧骨骸的专用建筑物。随着佛教传播和发展,舍利塔逐渐演化成佛教传法弘法的象征,并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融合递变,功能上从佛寺的附属物演变为可以独立存在的、兼具实用性和宗教性的建筑单体,形制上渐渐从低矮的实心墓冢转向拔地连天、可以攀登的高层建筑。

塔作为一种高层建筑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人独树一帜的创造,它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物以平面铺开为特征的建筑格局,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文化基因。

五代吴越国钱氏王族崇信佛教,大兴寺塔。清代学者朱彝尊(1629~1709)在《曝书亭集》中云:“寺塔之建,吴越武肃倍于九国。”“东南佛国”杭州至今遗存众多时建的塔幢寺院等文物古迹。五代以降,钱王故里的古塔营造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也留下了多座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

杭州市临安区锦城、昌化、横畈、於潜四地,唐宋元明清五塔耸立,功臣塔、南屏塔、普庆寺石塔、祈祥塔、秀峰塔挺拔峻峭,傲视苍穹。

建于五代后梁时期的功臣塔是浙江乃至于江南一带古塔的滥觞,其构造延续了唐代方塔的形制,仿木砖结构楼阁式的特征具有开创和典范意义,肇后杭州、苏州构建的塔幢建筑皆发端于此。

建于北宋熙宁年间的南屏塔在庞大塔身四周附加了木构檐廊,平面从方形发展成了六边形。形制和结构的衍变,既扩大了空间,也增加了塔的高度,其先进的构造形制影响到中原和北方,成为元明清时期普遍采用的形式。

建于元代的普庆寺石塔渗入了喇嘛塔石刻造像的形式,将倚柱、阑额、斗栱省去,简化了楼阁式塔的形制,它是浙江楼阁式塔由盛转衰的典型作品。

明清堪舆学的兴盛,也直接关乎与佛教无涉、以追逐功利为目的的文峰塔建造,明代於潜祈祥塔、清代昌化秀峰塔皆因“於潜何不发科甲?官堰山头少宝塔”和昌化“武犹接踵,文则未能继起”而作,成为当地重要的人文景观和地理标志。

功臣塔夜景

功臣塔

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元年,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锦城东南功臣山顶。

功臣塔,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吴越古塔。后来兴建的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也都继承了它的风格,功臣塔也被誉为“杭州塔宗”。历经岁月风雨洗礼,见证吴越文化的千年沧桑变迁。

功臣山原名大官山,为钱镠儿时常玩之地。钱镠发迹后,唐昭宗封官晋爵,赏赐甚厚,并下诏改大官山为功臣山。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915年),钱镠舍功臣堂建功臣寺。功臣塔也应建于此时。1982年维修。上千年来,功臣塔矗立在功臣山顶,时刻俯视着日新月异的城区,它早已成为临安的一个文化符号,是钱王故里的地标性建筑。

功臣塔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方形平面,通高25.3米,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基座直接砌在岩石上,边长5.36米,高 0.44米。中心原有地宫,凿石而成,长70厘米,宽50厘米,深108厘米,早年被盗。塔身五层,高22.06米。

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将功臣寺遗址并入功臣塔合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屏塔

塔基砖雕

砖木拱斗


南屏塔

建于北宋、清代,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东街村南屏山巽峰。

民国版《昌化县志》载:南屏塔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清康熙六年(1667)秋,雷击其顶,塔渐圮;康熙十六年(1677)为“他日唐昌人文之蔚起,科第之蝉联,地方之蕃庶丰阜”而募资重修。

塔为六面七层楼阁式砖木结构,通高36.36米,塔体峻拔,收分自然和谐,由塔座、塔身、塔顶组成。须弥座式塔基,砖雕缠枝牡丹、莲花、海浪纹饰。一层设副阶,出檐深远。底层内顶高10.68米,宽3.25米,为两层斗拱,四层砖菱角牙子叠涩成穹窿顶。每层均设腰檐平座,均用斗拱承托,设一门二窗三龛。塔内空筒式,各层架设楼梯,可登临。塔刹依次为覆盆、宝珠、相轮、华盖、宝珠、宝瓶。一层至三层为北宋原建,二层以上为清代重建,一座塔具备了两个朝代的建筑风格,造型、结构、风格和谐妥帖。塔体高大,气势雄伟。

1997年8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南屏塔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祈祥塔

祈祥塔内部

祈祥塔

建于明代,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南山村官堰山顶。

《於潜县志》载:无名氏题寂照寺壁诗,议建风水塔。明崇祯六年(1633)教谕沈在宥捐奉倡建祈祥塔。塔为八面七层楼阁式砖体结构,塔基由砖石砌成,高0.22米。底层边宽1.8米,高2.85米,东、南、西、北四面各砌一个拱券门,门高2米,宽0.66米,门上有长方形额框各一,长1.2米,宽0.56米,内凹0.12米。塔内中空,无板无梯无层次。塔壁平砖叠砌,塔壁厚1.1米,内壁面宽0.82米,对角距2.3米,对面距2.15米。第二层起每层均设4个券窗,方位与券门依次交错。每层均有腰檐,由棱角牙子和平砖叠涩出檐,各有棱牙五排,第一层到第三层的排法相同,其1至5排棱牙个数依次为13、14、15、16、17,第四层以上排列均为12、13、14、15、16,翼角起翘。塔刹为石刻三重相轮。

1988年12月31日,杭州市临安人民政府公布祈祥塔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秀峰塔

秀峰塔

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 ,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东街村东塔岭顶。

秀峰塔俗称东塔,民国版《昌化县志》载:康熙时,方士献策镇东甲卯方系昌化之文峰,宜建塔。康熙四十年(1701)乡绅捐输遂建,是一座典型的清代风水塔。秀峰塔为六面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通高13米,由塔基、塔身和塔顶组成。须弥座塔基,高0.7米,宽1.72米,底层边长1.7米。第一层高1.65米,除西南面壁有一个火焰形壶门外,其余每面各设一个火焰形龛或窗;每层的腰檐由一层菱角牙子和三层平砖叠涩砌成。塔内无层次,每层有两根横木,作支撑,层层交错拉牵和固定塔心柱。塔的一、三、五、六层龛和窗均为火焰形,二、四、七层的龛和窗则为券形。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分。塔刹由覆盆、宝瓶组成。

塔遭雷击,塔顶和塔身损,1999年整体落架修缮。

1988年12月31日,杭州市临安人民政府公布秀峰塔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杭州市临安供稿中心

来源:杭州学习平台   作者:黄丁宁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