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浜文化时期聚落遗址
2019年3月22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萧山区城厢街道沈家里社区的一个区域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了一处新石器马家浜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
经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该遗址距今6000—7000年。2019年10月30日,该遗址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据悉,该区域为沈家里社区居民点拆迁地。这里原有建筑大部分已经推倒,地块内覆盖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层下还叠压有地基、地坪、硬化路面等。
柱洞类遗迹现象
通过现场勘探,考古人员发现勘探区域内分布有大量不同历史时期墓葬40座,以及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地层堆积较为复杂。
遗址文化层的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同勘探区域北侧的西山山体走向一致。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分布于勘探区域的北半部,向东北延伸至勘探区域以外。在文化层的南侧,地层堆积主要以淤泥为主,考古人员推测该遗址应为西山山前地带至古河道或古湖泊之间的聚落遗址。
此外,遗址文化层中包含有较丰富的碎陶片,在地表也能够采集到新石器时期的陶片、鼎足等。这些陶片多为夹砂和夹炭陶,陶色以红陶和褐陶为主。
通过试掘,考古人员还发现柱洞类遗迹现象。根据出土遗物的特征,考古人员判断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
出土遗物
据考古专家介绍,这是钱塘江南岸首次发现大规模马家浜遗址,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新石器时代的钱塘江是一个天堑,南北两岸文化交流比较困难。这个发现,对研究当时的文化交流、人类迁徙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室主任杨金东说。
据了解,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这次发现有力地印证了新石器时代钱塘江南岸也有马家浜文化。
出土遗物
由于遗址区域一部分位于萧山区蜀山街道金家埭沈家里某工程项目范围内,为保证遗址的完整性,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及时协调萧山区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对该项目地块总平面方案作了调整,明确遗址保护范围,对周围建筑作了退让处理,并要求项目在设计、建设及后续使用管理过程中,严格按古遗址保护规定落实各项措施,最大限度为文物保护让出空间。
接下去,相关考古部门和专家将制定详细的勘探计划,有针对性地、带有课题意识地对这一区域进行深入研究。
来源:杭州市园文局供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