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梅花两朵半,半朵梅花落严州。
杭州建德梅城是古严州州府所在地,因古城墙临江一段筑成梅花形而得名。自三国时期吴黄武四年置县以来,梅城已有1700余年历史。
为切实保护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杭州对严州古城西水门及其两侧城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西水门及其两侧的西城墙遗存和城墙外的道路遗存。
西水门遗址
西水门遗址为石条砌筑的拱涵形式,基本呈东西向,由东部的入口、洞身和西部的出口组成。
西水门
从现场情况看,西水门的入口保存基本完整,分内、外两部分。外侧为八字式,除基础用小砾石铺砌外,翼墙、雉墙均用石条砌筑,雉墙与蔡家塘西驳岸连成一线;内侧为直墙式,侧墙、基础均用石条砌筑。
入口西侧为洞身,两者之间有高约5.9米的门槽石。洞身的拱顶、侧墙、基础均用石条砌筑,保存较完整。
洞身分两节,东部有纵向排列的方形凹槽,可见原应有防卫暗门。出口节长3.34米,拱顶较入口节低,内高仅2.88米,宽度不变。出口为直墙式,现代补砌的端墙上书“小西湖”三字。
洞身各节之间的缝隙留空,不作涂抹塞填,应该是作沉降缝之用。涵洞顶上密集铺砌有小石块,原来应该有城墙,可惜已经损毁没有保存。
西水门及其两侧西城墙遗址平面图
西城墙遗存
据现场考古挖掘可知,西水门遗址两侧的西城墙遗存大致呈南北走向,为内填夯土和石块、外用石条铺砌的带状结构,整体保存较好。以西水门为界,西城墙可分为南、北两部分。
南侧城墙外立面用石板垒砌,紧靠石板内侧填充一堆石块,铺砌不甚规整。再往内侧为夯土堆积,内立面亦用石板平砌。城墙北部顶面铺有一层小石块,与水门涵洞顶部的石块连成一片。北侧城墙结构与南侧城墙相同,但上部遭到严重破坏。
此外,在南侧城墙外立面内底部发现有一层宋元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部分青瓷残片和香糕砖。其下有长条形石板砌筑的城墙遗迹,应为宋元时期或更早的城墙遗存。在北侧城墙北端内底部发现有青砖砌筑的城墙遗存,从砖的形制特征来看,应为宋代的城墙遗存。
西水门及西城墙
据相关文献记载,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平方腊后知州周格曾筑严州城墙,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曹国公李文忠曾筑城,此后一直沿袭至民国前。
由此可见,此次发现的古城墙主体为明代李文忠所筑,而宋代周格所筑城墙被压于明城墙底部,包裹于后者内部。
考古人员还在西城墙外发现道路遗存,以西水门为界,亦可分为南、北两部分。西水门外接西湖,内连玉带河道,通东湖,出新安江,是严州古城重要的安全防护和泄洪排涝设施。
此次发掘到的西水门及城墙遗存保存较完整,是展示严州古城风貌的实物证据。尤其是此次发现的宋元时期文化堆积和明清时期城墙底部包裹的宋代城墙遗存,更是以实物的形式印证宋代严州筑城的历史,为严州古城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杭州市园文局供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