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梅花两朵半,半朵梅花落严州。
严州古城位于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汇合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州府规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历史文脉可循、历史遗存丰富的古城。
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镇,是古严州州府所在地,拥有1800年置县史、1300年州治史。
梅城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保护严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发展繁荣,2014年以来,杭州对梅城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并对部分重要遗存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
考古队两次进驻
古城迎来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
杭州对梅城组织的比较大型的考古工作,基本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至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8年8月至今。
第一阶段:为配合梅城大坝工程项目推进,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严州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并对明清时期南城墙遗址局部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第二阶段:为全面推进“拥江发展”行动、梅城镇“美丽城镇”建设,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梅城考古队,长期驻足梅城,开展了较为全面的梅城考古工作,包括梅城原影剧院地块古代石构件考古调查与收集、玉带河驳岸考古勘探、西入城口地块考古勘探与发掘、西水门及其两侧西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总兵府遗址考古发掘等。
西水门
田野考古与文献结合
古城筑城史和格局基本明确
2014年5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严州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考古队员通过田野考古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基本了解严州古城的筑城史和明清时期古城的大致格局。
筑城史
梅城镇定名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此前称严州。据文献记载,严州府历史上共有三次筑城:第一次是在唐中和四年(884年);第二次是在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三次是元末明初李文忠筑城。此后至民国前,严州府城一直沿袭李文忠时格局,未做大的更改。
总兵府
大致格局
现在的梅城镇基本保留了元末明初时严州古城的格局,城墙、城门、道路、水系和重要建置等位置已大致确定。
严州古城址平面大致呈圆角方形,南北约1200米、东西约1340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
城墙西墙南端从城南西路50号院内东围墙下起,延伸至严州中学西北角与北墙相接。北墙向东南延伸至梅城镇电信信号塔,然后沿现梅城防护工程大坝向南至梅城污水处理厂西侧与南墙相接,再至城南西路50号院内东围墙下。
城门有旱门6座、水门4座。其中,拱辰门西的一座水门,已无法确定具体位置。
主要道路有4条,南北向为现正大街和市民路,东西向有现总府街和东门街。
原影剧院地块
主要水系为东西向的玉带河,沟通西湖和东湖,从西向东依次分布有后沦桥、二板桥、太平桥、三板桥、字民桥等。
重要建置有严州府衙署,位于正大街北端;建德县衙署,位于建德林场内;府孔庙,位于现严州中学东南部;县孔庙,位于今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总兵府位于今市民路与总府街交叉口西北侧;校场位于今梅城镇东南角、梅城大坝内。
伴随考古工作的深入推进,千年古府正缓缓揭开面纱,以崭新的姿态迎面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