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记忆。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推进,杭州市临安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的视野,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象愈加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本期,我们将探索衣锦城内的街巷布局。
1949年,当时的衣锦城内人口近5000人,有商店和作坊近124家,整个街道老旧破败、茅舍众多。城内仅有1条直街即衣锦街,以及18条里弄。其中,比较著名的里弄有桂花弄、木梳弄、公和弄、安阁弄、白果弄、棋盘弄、吕家弄、泮池弄等。
这些各具特色的街巷里弄,串起衣锦城丰富多彩的生活。
衣锦街
民国时期,衣锦城残存部分城墙城门,深壕已淤积为田,城内仅留一条中间为石板、两边为卵石的小街——衣锦街。它是当时城内唯一的直街。
该街宽不足5米,长900余米,两侧多为农民住房和剃头店、裁缝店、箍桶店等手工业服务店铺,市面有些冷清。
商店位置图
据张涟回忆录《美丽的旗袍》所写,衣锦街一半的店铺,是她外太公的私产。外太公姓张,人称“张半城”。1940年10月,日军入侵临安,翌日在临安县城大肆烧杀,全城变成废墟,“张半城”被日军飞机炸死。抗战胜利后,衣锦街两侧陆续盖起了木结构平房或楼房。
桂花弄
桂花弄,曾名小桂花弄,位于衣锦街中段南侧。据《临安县志》记载,桂花弄名字由来,是因为弄口过去为丛桂坊地段,多植桂树,桂花弄之名也因此而来。
木梳弄
木梳弄,因弄呈弧形似木梳,故名,今已拓建为临水路。
公和弄
公和弄,位于衣锦街南侧,与木梳弄相对。弄内有井,昔时居民到此挑水饮用,故亦称“挑水弄”。公和弄地处临安大厦钟楼下,原是连接江桥路和衣锦街的快捷小弄,巷子很短,但包容百业百匠。改革开放初期,公和弄云集温州裁缝、馄饨店、修鞋铺、配钥匙铺等各类商铺。
公和弄
安阁弄
安阁弄,因弄内原有安阁庙得名,南接衣锦街,北通苕溪大堤。
白果弄
白果弄,位于衣锦街东段南侧,附近原有一株白果树,故名。
擂鼓弄
擂鼓弄,为钱王陵园对面原衣锦街通往锦城一中的小巷。因那一带是钱王归葬地,直面钱王陵园,古时祭祀钱王时,锣鼓喧天、金幡飘舞,故名擂鼓弄。
棋盘弄
棋盘弄,曾称棋盘地,昔为义冢地。外乡人殇于此,村民不忍其尸骨无存,义葬之,仁厚之举也。乱坟散布如满盘棋子,故名。
吕家弄
吕家弄,因居民吕姓而得名。
吕家弄
吕家弄及横潭,在《徐霞客游记》中均有记载,说当时“环会反差盛于城”。环,意指市区的墙;会,意指进入市区的门。“环会”后常用来指市区的店铺或街道。差,这里是“约略”意。整个文句意指吕家弄至横潭一带居民攒聚,店铺密集,比城内还热闹。
大巷弄
大巷弄,即曾经的府前路,是县衙通往外面的主要通道。大巷弄西侧,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仿苏红砖建筑商业局大院,是当时临安的地标性建筑。
小巷弄
小巷弄,即如今的天目路,原先它比大巷弄小,如今比大巷弄大。它被拓展成天目路以后,成为城内南北主要通道,道路两边蔽天遮日的梧桐,成为临安一景。
小巷弄
泮池弄
泮池弄,因“泮池”得名。它起于临安区城中街东侧,南至钱王大街,处于原文庙前,泮池东侧为文昌阁,西侧为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