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运河史话】运河春风三四月,一杯清茶留古韵
发布时间:2020-07-02 14:12:02

从来佳茗似佳人,特别是清明前后,西湖龙井大量上市的时候,西湖景区的茶村处处飘着龙井茶香。

但你可知,其实在运河边,也有历史悠久且风俗独特的茶文化呢~

采茶

运河一带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唐代。

运河一带的茶农一向有“女采茶,男炒茶”的分工。

女子心灵手巧,采茶时双手上下飞舞,采的飞快,又不伤及茶芽;男子身强力壮,手大而有劲,便于把握茶农们世代相传的特有炒茶“十大手法”: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

一边炒,一边随时注意火候和茶叶的形状,才能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形俱佳。通常在新鲜茶叶采摘回来走后,总要经过揉炒、透凉、烘焙、散热四个步骤,方可出售。

据老人回忆,当年运河一带茶农还有在新茶采摘之前先祭祀“山公山母”的习俗。

开采之日,全家还要吃青团子。第一锅新茶炒制完成后,要先泡一杯新茶,恭恭敬敬地去放在灶君菩萨的面前,旁边放一枝翠柏,取“新茶新收,似柏常青”之意。凡此种种,皆流露出茶农们靠山吃山,以农为本的朴素愿望。

种茶

以种茶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运河一带对于茶叶的生产制作不仅有特有的手法,就连种植茶树也有一套讲究。

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

“相传当年大旱,满目荒凉,有个老茶农请求乾隆亲手栽茶,以示鼓励,乾隆一口答应并指点移栽,后封这些茶树为御树,派专人管理,据说现在龙井一带郁郁葱葱的茶棚都是这些御树的后代子孙。”

如今的龙井茶农在经营茶园时,一概会把茶树排成一条条蟠龙形状,行间犬牙交错,不仅日照均匀,还能阻挡泥沙流失。

移栽茶树时,每蓬茶树的根部都要浇上一担清泉,称之为“点跟水”。

喝茶

运河一带民众的饮茶习惯和全国各地大致相仿,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则又充分体现出鲜明的地域个性。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历史上的径山茶宴、乡间的打茶会和运河两岸随处可见的大小茶馆,成为了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径山寺

这乡间的打茶会又叫茶会,是运河一带的乡间妇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的一种民俗活动。

她们往往是一些邻居,三五成群,轮流做东,欢聚在一起喝茶,个人手上又都随身带点针线活,大家边喝茶边聊天边干活,气氛极其融洽,十分得亲切近人,充满了邻里间的温情味。

来源:杭州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