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运河史话】温婉动人的运河边,那些过客陶醉的秋日盛景
发布时间:2020-07-02 14:51:56

都说“江南没有秋天”。

其实不然,江南的秋天可能不如西部那般大气而多彩,但依然有其温婉动人的一面。

比如运河边,从古至今都有着不少描写秋景的诗词,陶醉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江志清 摄

时移世异,沧海桑田。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嬗变,运河边的一些景观虽已不再,但留存于地方文献、诗词文赋中的美丽词句,总能带我们还原那秋日盛景。

湖墅新四景:关东红叶

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现代意义的风景点莫过于“湖墅新四景”之一的“东关红叶”。

高鹏年《湖墅小志》云:“由德胜桥而东里许,即东新关。沿塘两岸边,遍植丹枫。每逢九十月间,望之锦簇如红霞。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殊移我情也。”

▲虎山秋色(王戈 摄)

但因为枫树性喜干燥,不宜水边种植,其实在江南一带的沿运河塘路,甚或水塘周边所种之树实为柏树,亦即乌桕树。

柏树的叶子同样经霜而红,至冬天则叶落开花,能结子,子多油脂,农人常采集柏子炼之,可制作蜡烛,所以常在河边及水塘边种植,亦是一项副业收入。

所以以此推断,“东关红叶”之“红叶”应为柏树而非红枫。

养素园十景:疏雨梧桐、深秋红叶

湖墅地区有一名园曰“养素园”,在归锦桥(今卖鱼桥)之南。原先一直是金氏的友庄庵。乾隆年间, 王钧得之,改名“养素园”。

旧有十景之目,题咏极多。其中秋景就有“疏雨梧桐”、“三秋丹桂”、“秋深红叶”三景。

▲《养素园诗》书影

疏雨梧桐

陈维崧

不烦诗老题,不用琴公觅。

叶叶覆间斋,于焉闻滴沥。

梧桐叶覆盖荫蔽养素园中的房屋,屋中人听得声声雨落,滴滴在叶间,其景何其清幽自然,其情何其逍遥,恍如方外。

秋深红叶

应沣

灵枫锈蚀远斓斒,荼火深林极望间。

秋意亦如春意好,霜华长比露华斑。

平田映日开丹嶂,古水流霞醉玉颜。

正忆江潭迁行役,乱山红处费追攀。

秋天的红色属于枫树,而枫树的红色则专属于秋天。远远地观看枫林,那一片望不到边的火红与周遭草木零落的萧条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诗人毫不犹豫地发出了“秋意亦如春意好”的赞叹。

用红色来表现秋天的勃勃生机,不亚于春季的斑斓多姿。

除了熟知的景点,运河边也不乏小而美的秋日美景——

吴家桥

吴家桥位于湖墅霞湾巷东。

清代有诗人曰:

晚立吴家桥望远处红叶

王德溥

霜后溪桥试一寻,染成红叶与秋深。

霞光仿佛常凝树,日影依稀尚在林。

笑比探春期薄醉,谁因流水动微吟。

晚来不厌风凄切,更绕荒村听水禽。

一个“染”字,颇具神韵,以烘托渲染的绘画技巧融入到景致的描绘中来,让人仿佛在眼前就呈现出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它们代表了秋天的绚丽与成熟。

一句“笑比探春期薄醉”,高昂的意趣和闲适的情怀自然流露,令人羡怀。

横河

横河是东运河的一条支流。

康熙年间,诗人罢官回乡,自号田居,以填词赋诗为乐,留下这篇秋景词。

忆横河红叶·蔟水词

龚翔麟

小艇动偏,绿阴曾听鸠边雨。几番霜信,宛剪就、猩绡残缕。恰伴僧墙黄雪,落帽风前舞。一点点、逐乱流去。夕阳暮,浴水鸟、断霞搅碎。只趁着、渔舠住。千丝撒网,便认作、金鳞聚。莫是旧沟漂出,还有人题句。愁吟客、梦过吴江路。

经霜后碎红绢般的红叶飘落水中,随波逐流如断霞,引起作者的乡关之思,构思巧妙而细密。

上片以红叶落水前后铺叙,下片以红叶在水中漂浮叙写,基本采用的是赋体的手法,最妙的是虽写红叶,却通篇不见红叶一词,而以“猩绡残缕”、“断霞搅碎”作比喻,尤为别致新颖。

闲暇时去运河边走一遭,感受下“一长河,一黛山;黄花繁,绿凫欢”的秋日欢愉吧~

来源:杭州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