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运河史话】"出门就遇河,抬脚得用船"的运河居民,出行有几种选择?
发布时间:2020-07-02 15:00:13

运河为南北大动脉,历来担负着繁忙的漕运重任。谈运河风俗自然离不开水上交通这个话题。

事实上,江南历来就是水网地带,所谓“出门就遇河,抬脚得用船”,水上交通之发达很早便成为这里的一大特色。

▲运河运输忙(1960年)

《淮南子》云:

“胡人便于马,

越人便于船。”

由此可见,古人早已发现南北在行载风俗上的巨大差异。

自古以来,越人“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吴儿驶船如驰马”,虽说先民使用船的历史十分悠久,但自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后,江南一带的水路便更具规模,更显威力。

也由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船只样式,有生产用船、生活用船、娱乐用船、礼仪与宗教用船……也有的则一船多用。

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运河繁盛,足显。

▲拱宸春秋(吴理人 绘)

1.农船

农民使用得最多,一般用来运载农作物、肥料、捻河泥等。

2.渔船

渔民使用,有撒网捕鱼的,有摸螺蛳的,也各不相同。

3.客船

用于客运的,称航船、埠船、快船。

当年在运河中又特别流行一种夜航船,乘客在傍晚上船搭乘,在船上将就睡一夜,天不亮就到目的地。如从杭州到苏州,以及沿运河的大小埠头上下客,人们大多习惯于乘夜航船。

4.渡船

用于摆渡的,专门有渡船。

5.货船

货船分大、中、小多种,大的运砖瓦、石料、黄沙、木材;中的运大米、食盐;小的运蔬菜、水果,各有其专用的路线和集散码头。

6.竹排

在运河水系,旧时还有一种竹筏,又称竹排,也十分盛行。

竹筏用竹编成,用来运货,也可以渡人,山区的溪流尤为适用。还有一种排运,则是把山区出产的竹、木扎成排,直接撑运到目的地。这种排运就会进入运河,成为运河上的一道风景线。

7.香船

又称烧香船,是专门运送烧香客的船只。

8.戏班船

专门用来运载戏班去各地演出。

9.账船

专门收租、收账。

10.敲绑船

专用于换破烂、乞食。

此外,还有迎亲船、上坟船、龙船、灯船、台阁船……

还有两种特别有意思的船,小编想要单拎出来唠一唠——

一种是“大号的乌篷船”,有船民特有的自在和舒适,一种是“运河上的早期轮船”,以周到服务和快速便捷受到喜爱,很有意思~

脚划船

脚划船是用脚划桨而得名。船工常常是边摇橹边唱歌,自娱自乐,十分有节奏,既是划桨的节拍,又有助于提神。

又因船上装篷,故又名篷船。晚清民国时期,在浙东运河尤为常见。篷船有大、小两种。小型篷船又名乌篷船,是今绍兴水乡的特色船只;这里所讲的篷船是大中型的,因船上盖有竹蔑、箬叶编织的篷盖而得名。

船有6-8 道竹篷合成,长达数丈;在中间的篷盖上,两边各开窗口,内挂自色布帘,船头上雕刻着“蝤首”。在中舱,铺有木板,上置草席、枕头,可坐也可卧。

快航船

快肮船常称肮船,是一种载客装货两便的航船,有固定的班次和固定的航线。

航船的规模大小不等,大者长二三丈,可坐五六十人,内有客舱或卧舱与货舱。

一般有上下两层,大多是下层装货物,上层坐客旅。夏天供应茶食、扇子,冬天出租棉彼,服务十分周全。在轮船未发明之前,这种航船有8 支桨、8 人划(还有8人准备轮换),因速度较快而得名。

来源:杭州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