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杭州运河综保中心丨【运河史话】运河边这几处赏月圣地,你可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0-07-03 16:26:35

月到中秋分外明。

《梦梁录》里就已经说到,南宋临安的中秋节,家人团聚设宴,观赏月色;这一天的御街有夜市,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是一个团圆的节日,除了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传统习俗,大家知道,杭城还有什么特色习俗吗?

其实到了清代,杭城又流行起“中秋斗香”的风俗来,运河一带自然也不例外。

据清代杭州学者范祖述在《杭俗遗风》中的描述,

斗香是由当年的花神店制作并出售的,“其式四方,上大下小,纱绢糊之,上缀月宫、楼台殿阁、走马灯景、四角挑灯”,又说“人家摆设,须于天井中搭台,佐以各式灯景,亦有唱南词等书者。明月初上,极形热闹焉”。

说的就是中秋夜,人家在家中天井里搭一小小祭台,用于祀月。有的大户人家还会请说唱艺人来说唱助兴。

家人则围坐赏月,一遍还可以吃着月饼,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优美的运河风景,自古以来就陶醉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留下了许多诗词篇章,远眺近观、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充分描绘了古代运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其中,就有几处关于“月”的景观。中秋佳节,读史、赏月宜最佳。

湖墅八景——夹城夜月

据《西湖游览志》载,“湖墅八景”首为“夹城夜月”。

“夹城”即湖墅夹城巷,在今朝晖街道西北部,西起湖墅南路中段,东至德胜桥接长板巷。其得名或因此处乃元代末年总兵杨完筑壁垒以拒张士诚的战场遗址,或缘自五代吴越国钱王筑城的城基。今之夹城,南宋之外城也。

旧时老德胜桥是座单孔拱桥,两边有台阶,通向桥中央一座朱红色四角飞檐小亭。

相传在旧时中秋之夜,在夹城巷东西的德胜桥头观月,可见月亮从德胜桥冉冉上升,恰落在桥上的亭阁之后,犹如月在桥上行,月光如水,冰清玉洁,如梦如幻。

这就是“八景”之首的“夹城夜月”。

▲张闻涛 摄

“潮落月东出,清光满夹城。山河秋弄影,鼓角夜闻声。”古人写月,往往离乡千里,月是故乡明, 一壶浊酒,感伤嗟叹。

登德胜桥,听运河潺流,观月光亭影,如今在夹城巷老樟树下仍能感怀古人眺望明月之情。

塘栖运河十景——长桥月色

古镇塘栖是昔日运河所经之地,当地亦流传有“塘栖运河十景”之说。虽景致多巳不存,但从这些文字描述中,仍可依稀想见当日之风致。

“长桥月色”描绘的即是现今广济桥的月景。

广济桥,一名“碧天桥”,又名“通济桥”,俗称“长桥”。南北向横跨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

▲冯寒 摄

历代文人对广济桥吟诗题画颇多,如明代安徽广德知府朱鳞《碧天桥》诗:“虹桥矗鳌柱,呼吸通座侧。灏气通星辰,水天长一色。”

月夜时,长桥高跨运河,如天际之垒虹,银河之鹊架。四围空旷,一望无际。明月当空,九霄澄澈。迷蒙平畴,银光如泻。人于桥上望月恍如置身琼楼玉宇之中,尘虑全消。

广济桥是塘栖的骄傲,有人称它为塘栖的龙鼻,高峻挺拔。“长桥步月”为旧时娱乐之一。

▲浅醉 摄

塘栖二十四景之中,亦有“长桥月色”。

艮山十景——俞家望月

南宋于临安(今杭州)建都筑城门,东北曰良山门。艮山门在城北,昔有“艮山十景”,曾经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其中一景,即为“俞家望月”。 

旧有西俞家桥,上置木栏。月光之夜,依栏南眺,原水城门河面上倒挂水中之皎月与天上素云环抱的皓月交相辉映,成“双月光辉图”夜景。

往事早已被历史的风烟吹散,如今的“俞家望月”,卧在靠近建北桥的一小区草坪上。

抬头望天空,如果天气晴朗,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日子,傍着历史赏月,多少会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来源:杭州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