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将至,今年打算去哪儿看灯、 吃什么馅儿的汤圆呢?
按照老底子的惯例,出了元宵这新年呀就是真的过完了,忙忙碌碌的日子又正式开始啦!所以这个新春佳节的小尾巴可万万马虎不得哦(⊙o⊙)~
勤劳能干的杭州人民自古以来就热爱生活、擅于过节,所以今天就让我们向大运河杭州段的老杭州们取取经,看看从前的元宵节都能热闹成什么样吧!
元宵日程表
因为以张灯结彩为主要特色,因此元宵节又名灯节。
大运河杭州段历代张灯时间不定,但总体而言不断延长。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就延长为初八至十七日十个夜晚,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长的灯节。
▲ 运河灯笼(原载于《杭州运河土特产》)
既然彩灯要高悬那么久,那么具体有哪些讲究呢——
正月初八:这天运河一带开始上灯。有闺女出嫁的人家,要送各式灯到婿家,特别要送“明角麒麟送子灯”。
正月初十:大运河杭州段的百姓们会把扎好而没有点睛的龙灯抬上城隍山龙神庙,称“龙灯上山”。拜供城隍后,以墨汁点睛,谓之“开光”。
正月十三:市场上开始挂出各式花灯形成“灯市",供杭城的百姓进行挑选,在正月十五之前抓紧装扮。
正月十四:这一天主要用于“试灯”,为元宵节的正式到来做好准备。家家户户收拾一新,张灯结彩。除了民居外,大街小巷、商户码头等各种建筑,甚至包括庵堂寺观等也都装饰得绚烂华美。不少牌楼、灯棚也已建好,花灯耀彩、富丽堂皇,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正日,是放灯高潮,称“正灯”,又称“盛灯”。晚上大运河杭州段的百姓们吃完元宵后,亲朋好友成群结队,外出观赏花灯。
大运河杭州段的许多乡镇都特设有盛大的灯会,汇集当地彩灯之精华,并组织猜灯谜、放焰火、奏乐曲、演杂耍等丰富活动,将元宵节的气氛推向高潮。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中描绘了明代杭州元宵节的盛况: “腊后春前,寿安坊而下至众安桥,谓之灯市,出售各色华灯“。
纵元宵节时有雨雪纷飞,但杭人兴致不减,元宵节总能过得热热闹闹、 欢欢喜喜。
花灯大盘点
大运河两岸的杭州人民心灵手巧、 勇于创新,所以元宵节的彩灯也是格外讲究,光是听听名字就能让人浮想联翩——
比较亲民、常见的灯有兔子灯、元宝灯、鲤鱼灯、宫灯、蛉蛂灯、蝴蝶灯、荷花灯等。精制复杂的大型灯则有龙灯、虎灯、狮灯、船灯、嫦娥奔月灯、天女散花灯、武松打虎灯、孙悟空大闹天宫灯等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杭城处处可见精致的花灯争奇斗艳、 令人目不暇接,不过其中最著名、也最具地方特色的要属以下几种啦
走马灯
走马灯,外罩灯笼,笼面绘有千姿百态的骏马。自动旋转时犹如万马奔腾,极为别致。
其自动旋转的秘诀在于灯内蜡烛上方的纸风轮,蜡烛燃烧,周围空气变轻而急速上升,引起灯内空气持续对流,推动风轮绕轴旋转,带动轮轴上的灯笼转动。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赞其为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重要发明。
罗帛灯
杭州的罗帛灯在宋代就已闻名天下。
罗帛灯以红白罗帛剪制,能工巧匠有在上面剪、镂百花、细眼等极为精细、秀美的图案。点燃蜡烛后,烛光从精巧纹样中散发出缕缕光芒,人们称其中的上品为“万眼罗”。
从其精贵的原料以及复杂的工艺中不难感受到当时大运河杭州段人民生活的富饶、别具一格的匠心和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在不少诗人,如舒岳祥、范成大等的笔下也能见到罗帛灯的踪影,足以见其影响力。
龙灯
运河水乡的元宵节自然少不了龙灯的身影。
杭城旧时有一种颇具特色的龙灯,以透明的玻璃制成。多彩的金鱼嬉游于灯腹碧水中。在彩灯光照下,不仅五光十色,分外艳丽,而且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龙灯对于大运河两岸的杭州人民有着特殊含义,代表着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运河航运一帆风顺的美好心愿,因此它也是元宵节彩灯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游行趣无穷
抢龙灯
旧时湖墅—带乡村元宵有各路龙灯队会集表演抢龙珠的习俗。
以鼓乐为前导,游行表演共有七个队:
第一队为头旗队,背旗者都是十五六岁、打扮成戏剧中英雄的清秀的青少年。
第二队是纱龙队,由四个老年人抬着前行。
第三队叫板凳龙队 ,有"干龙"、"湿龙"之分,前者多为娱乐,后者则为求雨。"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往往一身透湿。
第四队为灯队,有鱼形灯、百鸟灯、花篮灯、八蛮灯(即八只庞大猛兽)等,各种灯都有独特的走灯阵法;灯队末尾为几个八九岁的小孩,一边走一边表演“金鱼戏鸟郎”。
第五队为马角与抬阁,打扮成《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戏曲中的人物,骑马而过的叫“马角”;戏台形轿子抬着塑像而过的叫“抬阁"。
第六队为布龙队,一般以一条颜色不同的布龙为主角。
第七队为香亭,有鼓吹乐队跟随压阵,伴以丝竹演奏、舞龙舞狮、踩高跷、荡湖船等民间歌舞。
龙灯游行表演是运河水乡的重要民俗之一,代表了百姓驱瘟神,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该表演喜庆热闹,场面盛大,堪称杭城盛事。
走百病
正月十八日,已经热闹了十天元宵节步入了尾声,到了“落灯”的时候,不过庆祝元宵的活动并未结束。
这一天,旧时运河两岸三墩地区的妇女还有离家出游“走百病”(又称“走三桥”)和吃面的习俗。
根据运河民俗,在这一天走过三座大桥, 在新的一年里百病俱消。当时大运河杭州段河网密布,桥梁云集,也为这一颇具趣味的传统提供了条件。
当天,终年操劳的妇女们终于能够暂时停下手头的诸多事务,正大光明地出门游玩。
母女婆媳、姑嫂妯娌以及亲邻小姐妹们,三五成群,身着新衣,手挽着手,走在运河的一座座桥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元宵节过后,整个春节也就正式告一段落了。
崭新的、充满希望的一年就此正式开始,也衷心地祝愿大家在全新的2019年里万事顺利、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