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运河边遛弯儿的小伙伴对于这样的牌牌一定不陌生吧?
可别小瞧了它们,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质的全面提高与这些小蓝牌上所记录的“河长制”的关系可是极为密切呢!
那到底啥是河长制呢?
河长制
“河长制”即由“地方党政领导”担任“河长”,肩负起河湖管理的主要责任。
用通俗的话说那就是“每条河流都有了责任人,每条河流都有人管”。
杭州自2014年起全面推行“河长制”,由市运河综保委负责统筹协调京杭运河“河长制”各项工作,市运河综保中心承担具体工作,监督各区运河“河长制”实施情况;督促各区和相关部门落实运河沿岸截污纳管、排污口管理、运河清淤疏浚、运河引配水、与运河相交河道治理养护、违章查处等工作。
不过,你知道吗,其实在古代的大运河杭州段也有不少热心、负责的“河长”哦!下面的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三位~
【宋】苏轼
早在千年前的北宋哲宗时期,大运河就已经成为沟通杭城内外物资和城内居民生活必需品交流的水上要道啦!
然而,受钱塘潮的影响,潮泥不断涌入城内运河,时常造成淤塞,航运大大受阻。
当时在杭担任知州的苏轼心系运河,多次向中央上书,主张疏浚运河及其支流,还提议修建闸门阻挡潮泥,保护运河航道。
元祐四年(1089),鉴于运河涸浅,难以行舟,“城内谷米、柴草因此昂贵”的现状,他亲自组织千余名兵士“开浚茅山、盐桥二河”,还命人重修龙山、浙江两闸,恢复了其通航功能。
大运河作为杭州水运的主动脉再次恢复了畅通。
此外,高瞻远瞩的“河长”苏轼还向皇帝建议,应当对运河两旁专供纤夫使用的纤道进行立法保护,防止沿岸住户继续内侵河道。
这一建议在被批准后立刻实施,为大运河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评价:除了西湖,苏轼还对大运河杭州段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河长”之名当之无愧。
【元】康里脱脱、达识帖木迩父子
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对运河杭州段的整治并不多,仁宗时期的康里脱脱治运河可谓其中影响最大的工程。
龙山河南邻钱塘江,为茅山河上游,是运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有龙山闸阻挡泥沙,然而南宋以来淤积日益严重,再加上居民侵占,元代时已经无法航行。它的断航严重影响了航中的水运乃至经济体系。
幸好,河长“康里脱脱”的到来解决了这一难题。
来杭担任江浙行省左丞相后,康里脱脱对龙山河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彦佑三年(1316)他下令疏浚河道,全长九里三百六十二步,造石桥八座,建立上、下二闸,仅仅四十天便完成了整个工程。
龙山河的复通极大地改善了杭州运河的通行情况,南宋时大运河的盛况一度再现。
30年后的至正六年(1346)时任行省平章政事的康里脱脱之子达识帖木迩继承父亲的治河理念,征役四万余人重新疏浚了龙山河。
此次疏浚范围共计三十余里,将各处都浚深三尺,并新建水闸四所、石梁一所。
评价:凭借如此治河功绩,这对父子堪称元代运河杭州段最杰出的两位“河长”。
爱新觉罗·玄烨
在古代大运河所有的“河长”中,康熙皇帝绝对是身份最高的一位啦!
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起,他曾五次到杭。每次均从顺运河从德胜桥新码头门入杭,经武林门登岸入城,再由钱江银杏树埠头渡口入西兴运河前往绍兴。
除了欣赏美景,“巡查河工”也是康熙来到杭州的重要目的。他曾多次指示对杭州运河以及周围海塘进行治理,改善杭州水运条件。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他又下令工部对杭州等地内河开展疏浚工作。在这次工程中,运河既引西湖水解决水源问题,又加深、加宽河道,为往来舟楫提供了更好的航行条件。
康熙在杭期间还对苏轼治理杭州的水利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显然是把前代的优秀“河长”苏轼当做自己的偶像了!
评价:康熙对运河的重视还对其孙乾隆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名“河长”的他是棒棒滴!
THE END
从以疏浚河道、航道建设为主到水质监察、生态保护等多维任务,古今“河长”职责的改变实际上反映了古今大运河的角色转变。然而,从古至今对于大运河价值的认可和保护的决心却从未改变。相信在新时代新“河长”的努力下,大运河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