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级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展教部
发布时间:2020-08-28 21:41:43

自2007年以来,南宋官窑博物馆加强展览陈列策划工作,并开始打造一支专业的展览陈列策划队伍。以现有核心成员为主的团队于2010年基本完成组建,近年也不断有专业人员加入,团队逐渐完善。

目前团队主要负责馆内每年不少于3个的临展项目的实施,包括原创展览的完整打造和引进展览的策划包装。

团队现有成员十人,由展教部主任、研究馆员方忆领衔,负责制定全年展览方案及专业方向把控,张必萱主要负责展览的文案编撰及宣传教育活动的策划,周舒宁主要负责展览的形式设计和自媒体运营。另有杜晓俊、付国静、陈一帆参与展览的研究与实施工作,王媛、李梦玫、董思慧、唐妍参与展览的教育活动。

对于承载文明的文物,最好的保护绝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走向公众。这就是南宋官窑博物馆策展团队始终坚持的初心与使命。团队希望亲手打造的每一个展览,都能为文物构建起合适的展示空间,成为文物的发声平台,“文物会说话,而我们让它说给你听!”

南宋官窑博物馆是全国首批依托古窑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基于遗址的特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价值。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家规模不大、馆藏单一的中小型博物馆,在文物展示上也不可避免受到客观条件的制衡。面对自身资源的不足,博物馆自2007年以来,加强临时展览陈列策划工作,抛开已有展陈的硬件条件制约,展示自身的办展理念与实力。同时,积极吸纳和培养年轻力量,组建专业的展览陈列策划队伍。2010年10月,新的临时展厅落成开放,每年举办不少于3个临时文物展览成为常态化。经过多年的磨练,这支策展团队也逐渐成熟,形成分工明确的组织结构,并搭建起完备的展览项目实施规范和流程。

目前策展团队主要负责馆内开展的各项临时文物展览,自2010年至今共35个项目,包括原创展览的完整打造和引进展览的策划包装。其中原创展览的打造,是基于博物馆的特性考量,选择适合的展览主题和展品来源,独立编写展览大纲,并配合形式设计及后续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发现杭州——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杭州地区考古成果展”(2019年),“含英咀华——两宋名窑瓷器精品展”(2016年)等等。同时为办出特色,团队对每个引进展也都坚持先自我消化、后策划包装、再精心布展,从展品选取、文案策划、陈设设计布置到配套讲座、活动,都通盘安排,确保每个临展都能“入乡随俗”,如“云梦泽——荆州博物馆藏楚地文物展”(2018年),“扬州慢——风物中的雕刻之美”(2017年)等等。此外,团队还参与对外巡展和现代陶艺类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以及常设陈列改造的文案编撰工作。

团队目前由展教部主任、研究馆员方忆领衔,负责制定全年展览方案及专业方向把控,张必萱主要负责展览的文案编撰及宣传教育活动的策划,周舒宁主要负责展览的形式设计和自媒体的运营。另有展教部七名成员支援展览运作的相关工作,其中杜晓俊、付国静、陈一帆参与展览的研究与实施工作,王媛、李梦玫、董思慧、唐妍参与展览的教育活动。历史、考古、博物馆、文献、设计、社会学等多学科专业人才的加入,使得团队具有更强的策展能力。

为了使每一个展览都能达到更佳的展示教育效果,在展览项目正式启动前,参与的成员们都会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至今举办的展览主题异常丰富,从本馆特色的陶瓷类,到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甚至于造像、杂件、书画等等方向都曾有涉及,这对于专业知识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成员们以工作为契机,以兴趣推动学习,利用个人时间,开展研究和交流,为展览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展览正式立项后,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完成文案撰写、形式设计、宣传方案制定、配套活动策划等多项工作,将文物信息转换成为相对适合大众传播的形式输出,引发公众对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关注与兴趣,让文物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展览项目运作过程中,团队从专业研究,到文字工作,直至点交、布展,全部亲力亲为,严格把控展览品质。

近年来,官博践行“展览+”的办展兴馆的思路,将宣教、文创、征集等工作也都与展览联系起来,策展团队的成员们互相配合,使得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成员们不仅可以完成展览相关的工作,同时承担自媒体的运营、视频剪辑制作、教育手册编撰、体验项目研发等工作。譬如在正在展出的“发现杭州”展览中,成员们参与开发文创产品并为文化IP打造人设,编撰馆刊的特别版记录一个“打动人心”的展览,开发未成年教育活动并设计配套手册,另有成员充当文化沙龙主持,考古走读领队,考古之声电台主播等多个角色。策展团队在各项展览的实施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配合展览,团队参与编撰出版9本配套图录,发表十余篇展览相关的论文,并打造多个具有创新性的配套教育活动。成员们正是因为自身被文物的魅力打动,才乐于成为传播的使者;正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才催生出一个个精彩的展览项目。

如今,南宋官窑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已成为游客增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实现了人气和口碑双丰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策划的临展也多次在省内获奖。团队希望也将持续努力,摆脱博物馆文物展览高雅、深奥、沉闷的形象,使临时展览成为一个形式多变、生动有趣、参与感强、门槛低的文化载体,而博物馆也能真正为公众带来历史的温度。

来源: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