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社会宣教部成立于2009年,是博物馆对外公众教育的窗口,通过优质的公共服务、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多样的宣传方式,有效地向社会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宣传爱国主义。部门主要业务有:
1、公共服务。包括前台接待、讲解导览、便民服务等;
2、教育活动策划。包括赛事活动、主题活动、第二课堂、科普活动、流动博物馆等,文化讲座;
3、精品课程设计。包括研学课程、非遗课程、线上课程等。
4、全馆宣传。包括自媒体宣传、对外宣传、新媒体宣传等。
5、社会合作。包括馆校共建、馆社共建、馆馆共建等。
6、志愿者培养。包括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组织志愿者服务及活动等。
部门现有工作人员17人,分公共服务组、宣传推广组、活动志愿组三个组别进行日常运作。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社会宣教部一直以开拓社教思路、创新社教工作为目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手工艺为己任,通过多样化的载体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事迹如下(部分工作以2019年为例说明):
一、在公共服务方面,紧抓基础工作,打造优质宣讲队伍。
每月召开部门学习会,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基础业务的培训,做到知识共享、共同提升;有针对性地培养讲解人才,组织员工参加讲解员培训班;实行季度考核打分制度,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讲解考核,并结合实际讲解经验对既有讲解稿进行反复改进和增色,力求将服务意识与知识讲解更有效且平衡地结合;组织员工积极参加“杭州市星级讲解员大赛”、“杭州市景点景区讲解员服务技能大赛”等专业技能类比赛。部门目前有“四星级讲解员”1名,“三星级讲解员”4名,“金牌讲解员”2名,以及“最佳外语讲解奖”1名。
二、在教育活动策划方面,构建完善社教体系,做精做强社教品牌。
一是立足“一馆一特色”,不断优化四馆互动区的环境和体验机制。先后联合高校志愿者及社会志愿者,布置更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的互动区及橱窗;对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及中国扇博物馆的互动留言区进行改造,充分调动观众的留言积极性;调整互动区体验机制,实行小程序提前预约、定时定点开展活动;与此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保证每2个月更新一次互动区项目。二是联动全国各地的推广资源,扩大青少年创意剪纸大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自2011年起,我馆连续承办了九届“青少年创意剪纸大赛”,先后以“民间风俗”、“我的家乡美”、“美丽浙江”、“创想中国梦”、“和谐愿景”、“ 童心绘世界 文明一家亲”、“喜迎十九大 五水共治 环境保护”、“家在钱塘”、“我和我的祖国”、“红色记忆”为主题,吸引浙江省内乃至全国多所幼儿园、大中小学及高等院校学生的积极参与,九年收到作品共计4785幅,参赛者突破五千人次。从第二届比赛开始,参赛范围从杭州市扩大到了全省范围。从第八届比赛开始,参赛范围从浙江省扩大到了全国范围。第九届大赛与中华文化促进会紧密合作,首次尝试双赛区、双主题的赛制,依托全国各地的推广资源,收到共计1734幅参赛作品,开展河北、山东、四川、甘肃、江苏、金华、上海等地的剪纸推广活动共计14场,积极促进各地剪纸文化的交流;增设创意立体剪纸组别,使剪纸文化的传承更加多元;与此同时,拓宽成果展示渠道,获奖作品除了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大厅展出之外,还在杭州地铁1号线武林站、客运中心站、滨和站、第十一届“薪火相传——红色基因传承者”“红色记忆---杭州青少年艺术作品展”、以及 10辆爱国主义教育专线上展出,力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的全民共享。三是固化“工美四时”活动品牌,重点打造“端阳榴火”、“友邦之约”主题活动。结合二十四节气,整合大师工作室资源,组织策划月度主题活动,固化“工美四时”活动品牌。其中,2019年的“端阳榴火”主题活动在连续举办三年的赠扇仪式的基础上,与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合作,推出“扇动风发---杭州雅扇文化月”活动,联合打造具有杭州文化特色的品牌旅游推广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新时尚有机结合,努力促使传统文化成为青年时尚追求的一部分。2019年“明月照人来•友邦之约”中秋特别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刀剑伞扇文化演绎、艺术表演、传统礼仪等内容,吸引百位中国小朋友及来自苏丹、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俄罗斯、西班牙、法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美国等20余个国家的外国友人积极参与。四是继续以“大讲堂+小课堂”的模式,开展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工美讲堂”系列讲座活动。2019年,开展工美讲堂共计12场,其中,《昆曲百讲•幽兰讲堂》、《可爱的世间镜像---浙南木偶戏赏析》、《中国古文物中的儿童形象》、《如何构建视觉学习型幼儿园》、《杭罗的传承与创新》引入馆外资源,进一步拓宽了工美讲堂的讲授领域,促进了业内的文化体系建设和交流。五是作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做精科普品牌项目。日常周末继续开展“创意工坊”科普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动手体验、成果展示的平台;同时,集中精力做好杭州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向社会各界普及科学知识。六是围绕临展特色,精心策划展览开幕式,开展系列宣教活动。如围绕“潘成松石雕艺术展”,积极联系泰顺当地的表演资源,于春节期间推出热热闹闹的舞龙和布袋戏表演;围绕“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杭州站•美美与共”临展,创新开发小织机体验及汉服贺卡制作,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围绕“17至20世纪外销装饰艺术展”,推出粤剧表演、讲座交流、《通往西方的明信片——通草画》课程探究、感官互动等公共教育活动,都对相关临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宣传作用。
三、在精品课程设计方面,集合馆藏及学校教材,进一步打磨馆本课程、研学课程,同步开发线上课程。现有成熟的精品教育课程、研学课程31项,包括《赏清明上河图 探中国伞文化》、《运河上的桥》《百工系列课程》等,以实地游览授课、展厅互动授课、科普艺术体验、展品实物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习实践,达到传播传承历史文化知识、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目的。为配合教学,出版教育读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读本系列——剪纸》、研学读物《刀光剑影任我行》、教育绘本《我的木偶师朋友》,并设计配套手工材料包。在2020年疫情期间,策划推出“工美云课堂”线上公众教育项目,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受众群体,下设三个子品牌,分别为“工美云课堂”、“线上第二课堂”以及“工美微课”,内容包含知识科普、工艺解读、手工教程等,形式涵盖图文、动画、短视频、互动问答等,致力于分享丰富的历史遗产,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和可获取性。“工美云课堂”系列课程设计新颖有趣,以“在家涨知识”的口号,以娓娓道来的讲述形式,寓教于乐,让知识陪伴在宅在家中的民众,并先后在博物馆头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长三角云直播等平台传播、受众人数达20万。
四、在社会合作方面,加深共建单位深度合作,打造精品共建模板。
与学校、社区、企业及部分兄弟博物馆进行深度共建,实行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开展活动。馆校共建方面:与杭州市的各类学校开展广泛合作,其中幼儿园3所,中小学61所,高校21所,总计85所。其中,与文澜幼儿园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我的英雄梦”系列课程及成果展示,并合作完成“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杭州站•美美与共”开幕式表演、青少年工艺美术系列展之“第四届大班毕业生明信片作品展”。同时,升级推出“流动博物馆进校园”非遗课程目录共计18项。馆社共建方面:与拱墅区拱宸桥街道进行国际驿站陈列合作;与拱墅区教育局社区书院初步建立合作意向,后续将探索讲座资源互换、课题申报合作等;馆馆共建方面:与吴山管理处开展讲解、社教活动交流,开展植物锤染、小织机社教活动交流与教学协助。此外,还突破以往合作渠道,与杭州市第二军休所合作开展“迎华诞、忆初心、共奋进”活动,根据公众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启动老年教育,推动终身教育,让博物馆成为老年人身边的学校。
五、在志愿者建设方面,培养高端志愿者人才,深度介入博物馆工作。
日常管理上,细化排班,提前明确岗位安排。在每月日常排班的基础上,根据志愿者不同特长把志愿服务岗位位细化为服务岗、讲解岗、活动岗、见习岗,明确岗位职责,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团队建设上,完善培训管理机制、重组志愿者委员会。通过完善培训管理机制,细化培训课程内容及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志愿者素质,保证团队良性运转。其中,为规范互动区志愿者工作流程,避免工作纠纷,新制定《互动区志愿者工作流程》及《志愿者互动区日志》。并重组志愿者委员会,增加委员数量、改进工作模式,提升团队的内在凝聚力。活动组织上,在深度参与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自主策划组织教育活动,并同步做好公益宣传。2019年志愿者深度参与了“南宋小百工青少年教育体验展”的服务及讲解工作,同时与文澜实验学校、浙江传媒学院合作,小学生、大学生参与服务讲解工作。此外,结合重要节庆,策划开展形式各异的教育活动,形式涉及手工制作、情景剧演绎、礼仪实践、文化演绎等;将相关教育主题注入活动中,并通过自主联系的各类媒体进行公益宣传。
六、在媒体宣传方面,资源利用最大化,全力做好宣传推广。
媒体宣传通过“一个重点”、“多方联动”相结合的做法,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资源,调动线上宣传及线下推广手段,打好博物馆宣传“组合拳”。自媒体宣传方面,完成四馆基本陈列“一物一码”的标识入柜,观众可通过手机扫码,获取对应展品的图像、文字及音频信息;四馆互动区启用小程序预约体验制,活动开始前一周,观众可自主完成互动区的体验预约;临时展览开设线上VR展厅及微信导览,使得展览更多维度的展现;特别定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与博物馆建馆十周年全新的视觉一并推出。拍摄以“我们的十年”为主题的博物馆十周年宣传片,并订制博物馆专属IP人物。
七、在创新方面,首次尝试策划青少年教育体验展,探索立体感教育环境中的个性化理解。
“南宋小百工”青少年教育体验展首次尝试将“无文物”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借助氛围布置、图文和多媒体展示、教学教具、知识点串联、互动答题及手工互动等方式,带观众深入了解南宋时期,杭州作为全国都城所在地的工艺美术及传统文化。展览精心挑选了夹缬、灯彩、团扇、南宋官窑、提线木偶等十种工艺,重现了这些工艺和文化的发展。为使展览更贴近青少年,展览在宣传片(由博物馆员工子女出演)、观展导览手册(分为男生版和女生版)、互动设施设备的高度、上墙文字、工艺动画、展厅服务(小讲解员)上下功夫,同时,作为展览的配套,也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及课程研发,此外还推出亲子款渔夫帽、文具袋等四个品类的文创衍生品,另有双语绘本《我的木偶师朋友》。展览共吸引7000多位小朋友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