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小营巷:延续“红巷精神” 创新引领社区党建发展之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2-28 13:45   

这里留有一段“红色记忆”,走出过名人大家,曾掀起“爱国卫生”风潮、孕育着“最美”文化......在杭州上城区,历史的印记依然能够被看见并保留了下来,这里就是小营巷,又称为“红巷”。

作为浙江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的诞生地、“两弹元勋”钱学森的故居、毛主席视察过的地方,在岁月的长河中,小营巷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区党建发展之路。

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迁址以“新面貌”焕发“新生机”

2019年6月,上城区在前期完成征收和修缮的基础上,启动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的搬迁工作,将原位于方谷园3号的纪念馆搬迁至市级文保单位小营巷61号。

2020年7月12日,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新馆正式“开张”。纪念馆的搬迁,也让这段历史更加丰富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1922年9月初,在时任上海地委兼江浙区委书记的徐梅坤组织下,浙江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在皮市巷3号成立。党员有于树德、金佛庄、沈干城三名,于树德担任组长。

为进一步充实新馆馆藏史料,前期,上城区工作人员前往北京寻访了中共杭州小组创始人徐梅坤之子徐昆明和组长于树德之子于传林,两位老先生捐赠了一批珍贵的遗物作为新馆馆藏。

开馆仪式上,于树德同志的儿子于传林、孙子于立安,徐梅坤同志的孙子徐小冬、魏小雷还亲临现场。

据小营巷讲解员舒燕妮介绍,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新馆以中共杭州小组的成立、发展、壮大为展示主题,共分五个展厅:序厅、第一展厅“潮起钱塘”、第二展厅“星火钱塘”、第三展厅“奔腾钱塘”、第四展厅“今日钱塘”。

和老馆相比,新馆的展陈内容更加丰富、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展陈形式更加创新、时代特色更加鲜明。此外,新馆还设计制作了语音导览,实现与“小营·江南红巷”微信号无缝链接,使党史展陈更现代、更活泼,成为可以随时看、随地学、随身走的“掌上党史馆”。

舒燕妮说,经历了一代一代人的传承,该馆已成为杭州党员乃至全国先进党员的“打卡点”,遇上主题党员日活动,前来参观的单位和集体应接不暇。“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历代入不同程度的情感,也许来过一次并未记住些什么,但这段历史就存在他们的脑海之中了。”

“爱卫”精神源远流长衍生志愿服务先锋队伍

“你们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1958年1月5日,毛泽东主席赞许小营巷卫生情况的一句话,让这个巷子从此成了全国爱国卫生的典范和楷模。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营巷爱国卫生工作的外延和内涵不断在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条件不断提升、“智慧医疗”更加人性化、健康产业蓬勃绽放,如今的小营巷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健康社区”。

在小营,卫生红旗的传承接力从未停息,越来越多的“小营人”自愿加入到环保队伍中,这也让小营巷社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今年遇上了疫情的“考验期”,长期居住在小营巷的居民金建明不顾被感染的风险,毅然走上战“疫”前线。

疫情暴发之初,65岁的金建明第一时间加入了基层防控队伍,成为一名社区网格员。印发张贴宣传单、挨家挨户防控排查、跑腿代购物资……从清晨奋战到夜里,他每天准时出现在皮市巷、龙华巷等各个管控点位上,骑着一辆电动车,随叫随到。

“我在小营巷社区已经10多年了,居民的情况我最清楚,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要好好排查。”金大伯主动协助社区开展每一轮的入户排查,认真细致的为居民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此外,他还捐款了1万元用于采购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

被评为杭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金大伯说,“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要站在一线。”

疫情期间,小营巷社区共组织150名居民党员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两新主力军”“红巷老舅妈”“三联三领党员干部”4支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45天,共计32400小时。

同时,小营巷还不断拓展对外服务触手,吸收外国留学生、高校志愿者充实到“景区学雷锋小组”中,搭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桥梁。今年7月,小营巷社区获评中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以“红巷精神”为引领老社区亦能展现“新活力”

对于今年2月刚刚入职的新社工陈燕来说,她处于一入职就迅速进入工作的状态。“当时我主要负责数据统计和居家隔离户的体温上报,每天手机都在不停增加微信群,最多的时候有40多个群。”

陈燕在忙碌之外,也对小营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志愿者很给力,每个卡口都管得很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社区不少居民主动积极报名志愿者队伍,不顾自身安危,甘心为大众付出的精神在这里体现得愈发明显。

小营巷社区以开放式老小区为主,常住人口1万余人,其中流动人口占四分之一,老年人居多。

已在小营巷工作了6年的社工徐盈妍主要负责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由于长期跟老年人打交道,她常常需要扯着嗓子回答老年居民的问题,这让她的嗓音时不时就处于沙哑的状态。

徐盈妍说,居住在这里的人都对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情感,有些已经搬出去,也依然会将关系保留在此地,时不时地来看看。小营巷似乎有着一种神奇的“吸引力”。

近年来,小营巷社区一直以“敢为天下先,甘做孺子牛”的红巷精神为引领,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向善向上向美”的道德情操,形成“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挤时间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坚持党建引领,服务党政中心。以红巷精神为引领,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纽带”作用,以党员、社区干部为抓手,率先成立“学雷锋服务先锋队”,形成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网格党员为主体,辖区单位党组织为抓手的服务体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小营巷社区提出的殷切期望——“以建设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娄晓涵 通讯员 周炜炜  编辑:刘文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