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30年前的老小区实现逆生长 看新工社区的“逆袭之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2-28 13:45   

装点一新的社区大门、便民服务一条街、大伙儿爱谈天嗑瓜子的休闲小广场、老人期盼已久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令人惊喜的增设停车位……

傍晚6点多,吃完晚饭,新工社区居民朱阿姨乘着刚装好不久的加装电梯下了楼,准备去社区里的休闲小广场散散步、消消食,和老邻居们聊聊天。

傍晚时分,小广场上夜灯亮起,渐渐聚集起了“人气”。两位大伯坐在石凳上慢悠悠地下着象棋,长廊下,孩子们追逐嬉戏,一片祥和的气氛。外人很难想象,这个小区是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

2019年4月,上城区紫阳街道新工社区作为首批试点,启动了老旧小区“微更新”改造项目,经过近一年的施工,新工社区的各项公共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居民眼前。

如今,生活在这里,居民既能感受到市井生活之便利,又能感受到诗画江南之美丽。“畅通、时尚、人文、便利、生态、宜居”的社区新环境,实现了老旧小区的逆生长,让未来社区美好愿景在老旧小区得以呈现。

停车难、绿化破坏、管线杂乱“微更新”像是一场“及时雨” 

“我们的房子是1985年建造的,那时候周边的人都羡慕我们的房子,后来随着周围的高档楼盘一幢幢拔地而起,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小区简直就是另外一个天地,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人家。”今年67岁的社区居民陈社民介绍。

新工社区位于秋石高架桥旁,是杭州城南的一处老社区,建筑面积20万方,内有新工新村、柴校坊等多个区块,其中大部分建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居民楼153个单元、居民2723户。

历经30多年岁月洗礼,社区不少建筑墙面已斑驳不堪,地下管网出现破损,消防设施不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不足、活动场地少、停车位不足等问题不断困扰着小区居民,也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街道和社区想了很多办法,但每次都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何根治这些“疑难杂症”成为了摆在基层治理者们面前的一道坎……

直到2019年下半年,新工社区“微更新”项目启动。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紫阳街道对标“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建设标准,提出构建“一环五区”功能格局,包括时尚文创街、居住提升区、便民服务街、滨河休闲区、社区会客厅五大功能区和一条交通环道。以新工社区为试点,通过“焕新”与“换芯”同步实施,在炎炎盛夏“火热”开启了老旧小区“微更新”项目。

这一“民生福利”就像一阵“及时雨”,为新工社区的居民带来了希望。

形成家门口10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未来社区”

改造伊始,街道打破新工社区原各区块之间隔离分散的格局,将新工新村、秋江雅苑、南瓦坊、柴校坊等多个区块,和多个区块串联合并为一个整体小区,修建起一条交通环道。

“这条交通环道的名字还在申请,但社区居民们早已亲切地称它为‘新工大道’。当时改造施工前,这里是没有路的,旁边就挨着河,施工车辆要进出社区,就必须先修路。”社区党委书记张银科介绍。

路修好了,接下来就是进场施工。在新工邻里议事厅成员监督下,2019年7月,新工社区往日的平静被隆隆的施工声打破,这个历经岁月洗礼已显“老态龙钟”的老旧小区开始了“逆袭之路”。

通过新工新村与秋江雅苑联合打造,秋江雅苑闲置的停车楼资源被有效利用,加上新建的临时立体停车楼,累计为社区增加400多个停车位;

闲置多年的太平巷15号1200余平米的闲置厂房,被打造成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由专业为老服务组织负责运营,充分发挥中心助浴室、康复室、心理辅导室、托养室等功能区块作用。社区还新增日间照料中心近1500平方米……

还有,南瓦坊3幢近280平方的场地,被改造建设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400余万元实施的雨污纳管工程,惠及居民楼30余幢,实现全小区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

通过改造,新工社区增加近3000平方米的配套用房、上百个停车位和超2000平方米的居民共享活动空间,包括休闲小广场、沿河健身步道、学雷锋角等活动场所,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满足教育、创业、购物、医疗、养老、休闲等各方面的需求,形成家门口的10分钟便民生活圈。

引入“聪明管家”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以前小区没有门禁的,外卖员骑着电动车就直接进入小区,社区里车来车往,道路又窄,很容易出事情的。”回忆起改造前的社区,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

改造完成后,社区探索开发小区“聪明管家”系统,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充电设施自动断电、照明设施智能感应、停车位智能导航、消防设施自动报警、人脸自动识别等,将来还会为物业管理装上“智脑”。

同时,打造物业“保安、保修”服务实时响应系统,物业对业主需求实时派单,业主对物业服务实时评价,业委会对物业实时监督,真正实现服务叫的应、问题流的动、事情办的好,完成小区治理体系“再造”。

如今的新工社区,于细微之处彰显“换芯”。经过地下雨污水管道改造,居民家门口的雨水篦子里再也没有异味散出。不符合现行分类标准的垃圾房经过提升变得干净、整洁。原有的24处垃圾房缩减为16处,部分调整投放布点,使用四色分类桶,方便居民进行投放。

微更新不仅提升了居住条件,也留住了人文情怀。社区运用物联网还原“老城南”的集市街巷;在保留修缮辖内肖公桥遗址的基础上,打造肖(孝)公主题文化公园,保留历史文脉,留住乡愁,传播向善正能量。

截至2020年11月,杭州市已经完成了30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全面完成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实事任务。新工社区作为住建部第一批改造试点案例,如今已交出一份另居民满意的答卷,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好社区建设“上城样板”。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陈培 通讯员 夏衍  编辑:刘文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