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桐庐剪纸,一个绕不开的桐庐剪纸人物就是楼一层老师。他是桐庐民间剪纸艺术的“伯乐”,尽心尽力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桐庐剪纸事业发扬光大,并得到世人的认同。
40多年来,楼一层从未间断过对桐庐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把它当成一生的追求和事业,坚持潜心研究和不断创新,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鼓与呼。2003年,桐庐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楼一层也被授予县首届“德艺双馨”工作者和首届“文艺突出贡献奖”等称号。在退休之后,他不拘泥于剪纸艺术,将精力投入到更多的民间艺术范畴,谱写出精彩的艺术人生。
(一)
1940年,楼一层出生于浙江义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引路人”。他的父亲虽只念过两年半的书,但是天资过人,聪明好学,备受乡邻尊敬。受父亲和身为教师的长兄的影响,楼一层从小喜爱画画、书法等民间艺术。
1959年,在义乌师范毕业后,楼一层与30位同届毕业生一起被分配到桐庐任教。之后的二十年间,楼一层先后在方埠吴山小学、横村公社小学、横村公社中学、旧县中学任职。
“与文化结缘,是从吴山小学教书时开始的,当时我还是单身,平常空闲的时候常去天目溪游玩,观察溪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甚是喜欢,就尝试着画一些国画如《鱼翔浅底》《毛泽东诗意》和《小石塘记》等,没想到这些国画被送到县文化馆展览,受到同行一致好评。”楼一层回忆起来依旧记忆犹新,眼里闪着光。
后来,工作日益繁忙,楼老师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但只要接到县文化馆的绘画邀约,他都尽量挤出时间,创作送展,就此与文化事业结缘。
“桐庐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我很喜欢这里。”1969年,楼一层本有机会可以回义乌,当时与他一起来的其他老师都选择回义乌任教,但是他却选择了留桐任教。
鉴于桐庐文化事业的需要,1984年,楼一层调任县文化馆书记、馆长。从三尺讲台到文艺舞台,除了长期从事基层文化领导工作、参与文艺活动组织工作外,楼老师还坚持参加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活动,其中做得较多的就是传承和发展桐庐民间剪纸艺术,这一干就是近30年。
“桐庐剪纸源远流长,虽无具体文字记载,但盛于明清之间,并成为了桐庐民间风俗活动的一种载体。”楼老师告诉记者,“如同许多传统民间艺术一样,桐庐剪纸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岁月的流逝,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更新,桐庐剪纸也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困境,日渐式微。”
198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楼一层和同事发现定居南京的桐庐籍老人胡家芝竟是一位剪纸艺术家,“胡家芝老人虽然长期生活在南京,但桐庐的山山水水始终在她脑海萦绕。特别是当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再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后,传承剪纸成了她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激的最佳载体;也是通过剪纸,她仍在为故乡的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楼一层表示。
当得知胡家芝老人的喜花剪纸集出版计划因缺乏经费而搁浅在出版社时,楼一层万分着急。“剪纸艺术是桐庐的文化遗产,要是因为资金问题让这瑰宝藏在‘深闺’为人所不知,那就太可惜了。”于是在他的“牵线搭桥”下,通过故乡政府的资助,次年国庆前夕《胡家芝喜花剪纸集》顺利问世。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这件事激活了沉寂多年的桐庐民间剪纸热情。“1989年国庆节之际,胡家芝长子把500本《胡家芝喜花剪纸集》以及音像资料片作为贺礼送回故乡,并展示了她的部分剪纸原作。这对县内剪纸爱好者影响很大,他们纷纷将自己的作品送县文化馆展示。”回忆从前,楼一层感慨颇多。以此为契机,县文化馆在楼一层的带领下将此作为重点项目开发,由此拉开了桐庐民间剪纸艺术抢救、保护和开发的序幕。
为了传承剪纸技艺,自1991年以后楼一层组织剪纸培训30余期,近千人次参加学习。由他创意,谢玉霞母女“操刀”的20米剪纸长卷《巾帼风采》亮相1995年在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让国际妇女代表们大开眼界,直夸桐庐剪纸的精美绝伦。
他先后整理省级和国家级“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申报材料,在主管单位的重视下几经努力申报成功。1998年,桐庐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03年,桐庐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为了不断促进桐庐剪纸的传承与创新,他又策划建立桐庐民间剪纸研究会,在全县中小学建立9个剪纸开发基地,后又帮助建立了老干部剪纸协会。2004年他参与策划“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并担任多届比赛的评委……
楼一层为桐庐剪纸所做之事不胜枚举。在他的努力下,桐庐剪纸从小众范围走向了大众的视野,并走上国际的舞台,从一种普通的民俗文化变身成殿堂艺术。
(二)
楼一层的前半生与剪纸结下不解之缘。2001年他退休后,仍在为剪纸活动和研究而忙碌,同时又逐渐找回更多兴趣爱好。
写意画、书法、摄影、吹奏笛子……楼一层利用空闲时间,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爱好涉猎广泛的他,认为群众文化干部需要做到一专多能。
从小受家庭艺术氛围熏陶,楼一层能写会画,也会吹笛子。2008年老年大学二胡班的七八名学员组成了二胡演奏队,希望楼一层能补上笛子的“缺位”,改变清一色的二胡演奏方式。“已经数十年没有练习,还能行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楼一层加入了民乐队。
于是,拥有相同兴趣的民乐爱好者一同组建了夕阳红民乐队。他们自购中胡、扬琴、大提琴、唢呐等乐器,扩充了演奏曲目与演奏范围。他们每周都开展定时活动,“这是雷打不动的。”楼一层说,乐队成员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但是都十分善于学习。上网搜索资料、编曲、录音,每个人都尽展才能。
在积年累月的练习、演奏中,他们从同谱齐奏到分谱合奏,从一曲一调到一曲多调,都能应对自如,《春天》《江南春早》《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等等一系列曲目在丝竹乐器的加持下,化作悦耳的音符。他们还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应邀到迎春小区、石马小区,钟山乡、凤川街道、福利院等地演出,也到过剧院、中心广场参加公演。在一次杭州市老年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中,一曲由他请人改编的《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以9.79分的高分获得银奖。“在不同曲目的演奏中,大家动脑动手去努力表现喜怒哀乐,这不就是在为自身‘充电’吗?”楼一层笑着说。
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为楼一层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别样精彩。这其中,贯穿始终的要数绘画。他的绘画,以写意为主,并擅长描绘鱼蟹花卉。富春江中的游鱼,冬天的梅花,夏天的荷花,都被他画进了画中。鱼儿灵动,梅花凛然,荷花盎然,生活中的点滴在他入微的观察中变成艺术作品。一幅幅充满意趣的作品被赋予了灵魂,让人们从中陶冶情操,享受其美。
他也积极参与各类画展,《富春鱼乐图》《年年有余》《水清鱼更乐》等多件作品曾在省市县比赛中入展、获奖或入编。
“通过书画传递友情,美了别人,也娱乐自己,是取之不尽的美的享受。”楼一层说。
楼一层的大半段人生都与剪纸有着剪不断的缘分。推广剪纸技艺,收集剪纸史料,出版剪纸相关书籍,这些工作让他与剪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与艺人广交朋友,真诚以待,并甘为绿叶扶红花。同时他也实践剪纸创作,既有“万事如意”“人寿年丰”等寄托美好祝福的传统剪纸,也有糅合自己设计创意的创新剪纸。他将自己绘画功底用在剪纸设计上,将荷花和螃蟹组合成剪纸,采用谐音创作“荷(和)蟹(谐)”剪纸团花;他仿木雕窗花艺术,创意剪出和玻璃门一样大的窗花,贴在玻璃门上,如同一扇雕花拱门,放在阳光下地面还投影有窗花纹样呢。
已是耄耋之年的楼一层仍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他常在家人陪同下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又增添了摄影这一艺术爱好。桐庐的大街小巷,各地的风景名胜,都在他的相机中定格成一幅幅美图。
“爱好广泛、心情愉悦,这就是我最好的‘养生秘笈’。”楼一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