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大棚的施肥阀门未打开,请立即操作一下。”日前,浙江桐庐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钟林炳在县城办公室工作时,手机内突然收到来自钟山乡陇西村蓝莓智创园的警报。通过查看智控系统,他发现原来是该园3号大棚的施肥阀门未开,遂立即联系当地工作人员将阀门打开。
据悉,该蓝莓智创园采用最为先进的盆栽基质和地栽基质绿色工厂栽培模式,配置智能大棚、PRIVA施肥机、Nitfilm灌溉系统和荷兰Compass智控系统,实现蓝莓生长环境和水肥远程数字化智能管理,为蓝莓提供最为适宜的生长条件。
同时,蓝莓智创园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蓝莓生长需求,考虑温度、光照等影响因子,精确调整营养液PH值和EC值,实现肥料科学精准使用,以最小的肥料使用获得最大的作物产量、最优的品质和最好的收益,肥料和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5%以上;而智能大棚提供全程的避雨、防虫保护,使蓝莓病虫发生率较低,农药使用量低至露地栽培的20%至30%,生态效益尤为突出。
“按照传统室外种植方法,蓝莓起码要五年才能达到最佳产果期,而智创园的蓝莓只需一年多即可。”钟林炳介绍,尽管今年是自己负责研究、栽种“数字化”蓝莓的第一年,产量还不确定,但他满怀希望,凭借品种优势和栽培技术优势,培育出的蓝莓更具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钟山乡蓝莓产业发展,提高蓝莓种植户收入。
如果说,钟山乡的蓝莓智创园让果农们看到了数字化农业发展的前景。那么,莪山畲族乡的“5G应用”则让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数字化农业的红利。
连日来,在莪山畲族乡沈冠村的农田里,虽还未种下水稻,可正值产卵期的“稻花鱼”三五成群围在水面扑腾的场景,令人满心欣喜。
“自从开启‘稻鱼共育’生态种养模式,我们村实现了从原本亩产不足500元到如今‘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的转变。”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金源坦言,“稻鱼共育”生态种养模式的成功,离不开数字化的运用。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5G示范应用第一乡’,5G网络早就运用到了田间地头。”黄金源介绍,村里有个智慧农业驾驶舱,实时显示农田里的温度、湿度、水质、病虫害控制的强度等信息。凭借这些信息,村民可通过安装在室外的装置进行投喂鱼食等相应操作。
“后来,我们对该应用进行了升级。现在只需通过手机就可完成精准投饵、环境监控、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工作。”他补充道。
“2015年以来,桐庐县在数字化农业建设方面总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共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园区4个、智慧农业示范点3个、农机作业智慧监管系统1个、农业应急管理指挥系统1套。” 桐庐县农业农村局经济发展科科长汤斌表示,近年来,桐庐县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农业与物联网相关产业相互融合为重点,坚持应用推广与技术支撑互动,通过智慧农业示范点和示范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我县农业生产、监管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不断提升桐庐县农业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数字农业技术运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精播、精施、精准控制、全程追溯,达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汤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