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讯 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能否完成对于时代本质的深刻表达,是我们面临的新考验
在漫长的农业时代,乡村一直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在百年来的中国同样如此。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新中国成立前后诞生的红色经典,都把中国土地上的世道人情、风云万变书写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题材作品依然占据文学主流,作家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着眼,以村庄为切入点,刻画时代风貌,塑造典型人物,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可以说,农村题材写作,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中国发生更为深刻而巨大的变化。21世纪的中国农民同时站在了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已经不能统称为农村,因为第二、第三产业已在那里星罗棋布,且与第一产业深度融合。顺应这个巨变,农村被许多人改称“乡村”,文学范畴中的农村题材也改称“乡村题材”。
今日乡村,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广阔空间。乡村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斑斓多彩、这样充满活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和乡村干部,还包括在城乡之间从事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的各类人士。面对新时代新生活,作家何为?我们怎样才能继续写好乡村题材?我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三点:
第一,深刻反映时代本质。作家一定要保持高度敏感,真切感受时代脉搏。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了解,既要关注表面上的瞬息万变,又要看到深层次的本质所在。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在今天的中国得到强有力的反映,这就是14亿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改变中国乡村面貌的伟大社会实践。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作家没有缺席。近年来,表现乡村振兴、书写脱贫攻坚故事的作品不断涌现,令人欣喜。我们要努力写出时代大背景,写出历史纵深感以及对未来的启示,同时警惕平面化、简单化书写。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能否完成对于时代本质的深刻表达,是我们面临的新考验。
第二,精心塑造时代新人。当代中国乡村题材作品,在塑造时代新人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如《创业史》里的梁生宝、《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古船》里的隋抱朴等等,都是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我们要充分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塑造出新时代的新人形象。今天写新人,不仅要写他们带头致富的行动,还要写出他们的新观念、新思想,让新人具有新内涵,成为时代的突出表征。我的长篇小说《经山海》,塑造了新人吴小蒿形象。她是一个农家女,是毕业于大学历史系的高才生。通过招聘考试,她来到海边乡镇当副镇长,在那里克服种种困难迅速成长。有评论指出,“吴小蒿身上现实感与理想性的结合、个人命运与时代精神的交织,让一个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时代新人形象呼之欲出。”我认为,时代新人之“新”,需要我们不断有新发现、新创造。
第三,努力追求史诗气魄。新时代呼唤新史诗。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需要全方位、宽镜头、长景深地来表现。这个任务,每一位优秀作家都应该担当起来。作家要有大时代的大气魄,用心用情用功记录民族心路历程和精神变迁,同时密切关注世界变化,用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眼光观察人类生活,让创作既有中国视野与中国情感,又有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胸怀。作家要继承中外优秀文学传统,同时勇于创新,用精湛深邃的艺术手法记录时代足迹,刻画时代精神,努力让作品具有史诗气魄,展现生活的全面景观和庄严诗意。